笔趣阁

紫夜小说>快穿那个炮灰我装过 谣阙 > 第51章(第1页)

第51章(第1页)

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责任重大,各部忙得脚不沾地。武将官职也发生了变动,对应主帅手中的权利大大增加,再不会出现有宦官监察、对军队指手画脚的事情。不仅如此,他对待不同的反叛势力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对待野心较大、只希望当皇帝的王爷,便采取强硬手段,拉一打一,分而化之。而对待部分由于生活艰难、不得以揭竿起义的起义军,他则采用了怀柔手段,招降了部分有才之士,处决了部分主帅。免除了剩余起义军的罪行,并命人交给了他们生存的方法和技能。沈父和江以澜见状,下定了辅佐赵舒志的决心,带领着自己拉起的一支队伍四处平乱。赵舒志并未吝啬,举行登基大典后当即昭告天下,替沈家洗清了冤屈,封沈父为兵马大元帅;沈嘉树为骠骑将军,领数十万兵马。经过深思熟虑后,他给了江以澜两个选择。一是当武将,二是做文官。若是选一,由于她声名在外,可直接敕封为封号将军;若是选二,她最高只能从正四品钦差大臣做起。江以澜从未忘记想要赚取大量功德的初心,因此想也没想,当即选了二。——兵祸逐渐平息,天灾仍在肆虐。临江干旱数月,土地颗粒无收;嘉禾洪涝四起,淹没了大片地区;真定鼠疫蔓延,周边几个城池都遭了殃;长陵猪瘟肆虐,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边塞一带征兵不断,家家户户都只剩下老弱妇孺,引得无数家庭妻离子散。一想到这些,赵舒志就觉得头痛欲裂。他虽然一直在关注这些事情,可在他还是成王的时候对这些事情知之甚少,了解并不全面。如今各地都上了折子,他才直观的感受到这个国家早已满目疮痍,即将分崩离析。每每埋头伏案冥思苦想时,他就忍不住大骂赵逾明。接连几日朝会围绕的内容都是如何解决天灾,安抚平民百姓,大臣们各抒己见,提出的法子有好有坏,却依旧没有让赵舒志满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嘉禾的水灾引到临江,灌溉干裂的土地,派出医官前去真定和长陵治病救人,再驻军边塞,取消征兵。可钱、粮、人呢?要引水,就需要修渠。如今国库空虚,放粮赈灾都是赵舒志自掏腰包,若要修渠,数百万两雪花银从何而来?何况修渠耗费的时间太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灾民如何能等得起?至于派遣医官到真定和长陵就更不可取。真定与长陵两地疫情十分严重,太医院至今还未研制出解药来,若是贸然派人前往,医官们怕是有去无回。照现在的局势来看,取消征兵同样不行。国内内乱不断,死伤无数,兵力本就薄弱,敌国还在边塞虎视眈眈。若不征兵补充兵力,边塞一旦破防,距离亡国便不远了。“哎!”赵舒志长叹一声,揉着眉心道:“宣殿前副都指挥使觐见。”被炮灰的将门皇后(63)殿前副都指挥使就是江以澜如今的官职。她与别人不同,这个官职只是跳板、作过渡用。听到赵舒志传召她,江以澜略微思索就想明白了缘由。果不其然,两人殿内寒暄之后,赵舒志直接把朝臣上的折子递给了她。看过之后,就听他忧心忡忡地问:“各地呈上来的折子朕都仔细看过了,较好的法子都在这里。”他指了指江以澜手上的折子,“但都不是特别好,缺点太明显。你有什么想法?”江以澜沉默不语,似在深思。赵舒志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没端着架子,苦笑道:“早知道赵逾明留给我了这么个烂摊子,我当时或许就不会当这个皇帝了。”毕竟这皇位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天天熬夜吃苦受累,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得不好便会被万民唾弃,还不如当个潇洒自在的闲王。只是如今在其位便要谋其职,愿意与不愿皆由不得他。江以澜头也不抬,目光盯着折子上的批注回道:“这一生还很长,你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可不行。”赵舒志啧了一声:“现在也就你敢这么对我说话。”感叹完,他双目忽然亮起,试探问道:“你可是有想法了?”江以澜合上奏折,斟酌了一下措辞:“我略懂一些奇门遁甲之术。”听见这话,赵舒志瞬间笑了。看来他找的人果然没错。“你打算怎么办?”刚问出口,他忽然想起江以澜震慑永和郡主时的场景,脸上的笑意掩去,被浮现出担忧替代:“尽力而为就好,别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