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查毒
待温凝回到家中,方才的情绪才慢慢沉了下去。
旁人信不信是一回事,自己把该做的准备做足,总没有错。
她将所有的病患信息又重新梳理了一番,按照轻重分了三个档,每档都重新配伍,重新拟写方子。
发热喉肿时用金银花丶连翘清表。
痘疹发紫的阶段,便换了紫草丶赤芍凉血的方子。
真到咳喘带血时,又添了生石膏丶知母护住肺腑。
她将方子写在竹片上,插在对应的药罐旁。
庄子里的病患信她,个个都很听话,能不出门便不出门,闭户养病。
她一说换方子,便都乖乖按方重新去拿了药。
可相邻的几个庄子就不一样了。
他们觉得,医官既然说了不是疫病,哪用得着再瞎折腾。
遂都只按普通痘疹来治。
温凝无奈,嘴皮子说破了也无济于事。
一忙开,便又耽搁了两日。
她这日得了空,便乘着马车去了墨书阁。
书吏推开书阁那扇雕花木门时,她便被满架的书卷惊得顿了脚。
从地面直抵阁顶的书架排了整整三进,空气里都是纸香和墨香。
“前两日,侯爷已差人来吩咐过,姑娘要查的医书现在都备在临窗的案上了。”
穿青衫的书吏恭敬的说着,右手轻轻朝着里间的方向一引。
温凝福了福身,便随着书吏往里走。
绕过第五排书架,果然看到临窗的梨花木大案上,整整齐齐码着上百本书籍。
案边的铜炉上还温着青瓷茶盏,袅袅茶烟斜斜逸向窗棂。
这般周到妥贴,倒是让温凝有些不好意思。
她柔声道:“多谢先生,先生费心了。”
“姑娘客气了,这些都是按侯爷嘱咐找的,我们把能想到的医书都备在这了,省得姑娘再费力气找。”
书吏站在一旁候着,温凝犹豫了下,还是擡眼问道:“劳烦问一句先生,除了案上这些书以外,民妇若想再找些有关毒蛊辨识的医书,不知可否?”
书吏连忙点头,“那是自然,毒蛊相关的典籍都收在西角最後一架,姑娘要查任何书籍,都无需避讳,只管说便是。”
温凝再次向书吏道过谢,便在木案前坐定。
窗外的日头悄悄移着,她将面前所有的医书一一翻看,发现只有一本《民间疫记》里有记载过赤喉痘瘴。
赤喉痘瘴:疫本不过三,却至冬才止,死者十之八九,唯深山猎户得免。
她轻轻叹了口气,把书卷往旁边推了推。
疫不过三,过三则变,本质是因气候变化,可暂时切断传播的病疫。
按书中记载,同为入夏时起疫,便是喜潮畏燥,应是秋至即敛。
这病竟从溽暑拖到了寒冬。
那些死去的人,有多少是等不到秋至病退的日子,就耗干了力气。
温凝揉了揉眉心,不敢想象那种情形。
既无成方可循,也只有将能找到的相似疫病誊抄一份,说不定日後能用得上。
抄完疫病相关的记载,目光不由落在一旁的蛊毒典籍上。
师傅曾说过,侯爷身上所中的毒,名叫“鸳鸯煞”。
虽是他昏聩时说的话,可温凝却觉得,师傅不会无中生有。
所以,她心里一直惦记着,总想弄明白这毒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