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一心归命歌曲 > 第八章 眉眼成诗浮世方燃(第3页)

第八章 眉眼成诗浮世方燃(第3页)

归心坐在琴凳上,低头弹奏。她穿着白衬衫和淡蓝色的粗布裙,指尖流动着舒伯特的《即兴曲》。

她考上的师范学校音乐系,课程并不重。白天学理论丶练习钢琴,晚上则会到这家叫“静吧”的地方弹琴赚零花钱。

这是一家只营业到十一点的静吧,白墙绿植,灯光柔和,有时候会有外教丶白领或者来城市办事的外地文人。

她是这里最年轻的驻弹人,也是最沉静的一个。她不与客人攀谈,只专注于琴键与旋律。

那天,她刚弹完一曲,酒保走近钢琴旁,放下一杯朗姆。随後,一道低沉磁性的英文从不远的角落响起:“Thatwasbeautiful。Schubert,right你刚才弹的,是舒伯特D。899-3,对吗?”

归心点点头,有些诧异。她擡头,看到一个高大的白人男子,坐在靠窗座位,目光温和。

他穿着浅卡其色西装,系着一条深蓝色的领带,鬓角微灰,鼻梁挺拔,双眼深邃,带着典型美国中産的从容与克制。和这间清吧格格不入的年长,却又毫不突兀地存在。

他站起来,走近归心,指着朗姆说:“请你喝一杯。”并递过一张名片:

PeterD。Carlton

ProfessorofInterculturalmunication

VisitingScholar-EastAsiaFellowship

GetownUy→TokyoUy→aNormalInstitute(guest)

“你对节奏的掌控非常成熟。情绪控制,比许多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更‘克制’。你也是音乐系的?”

归心轻轻点头,接过名片,但礼貌地微笑:“对不起,我不喝酒。”

她注意到名片上那行“东京大学”的字眼。她听说过,那里是亚洲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这个男人,看起来和她父亲的年龄相仿,却用极轻的语气和她说话,没有一点优越感。

“你刚才是不是走神了?”归心没有否认。她今天心烦意乱——她想起钱勇的信已经五天没有出现,脑海里却浮现出另一个模糊的背影——那晚梦中,一扇铁门关上了,声音沉重如锣,她站在门外,不知该往哪走。

她点点头:“是有点。”

Peter不急,轻声问:“你知道节奏,最难的是什麽?”

归心低头沉默。

“不是速度,不是准度。”他温和一笑,“是停顿。”

她擡起头,愣愣望着他。

“每一次停顿,都是你告诉世界‘我掌控着’。不是别人抢走你的音符,而是你主动空拍。哪怕只有半拍,那也是你在呼吸。”

在归心人生的某个节拍点,这句简单的话,会成为她未来多年面对风暴的锚点。

他说完这些,没有再继续。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本旧琴谱,轻轻递给她。

“这是我母亲年轻时弹的。你翻到页尾,会看到她写下的一句注释。她说——‘节奏,是让人生停顿的权利。’”

归心小心接过,突然眼眶有些发热。

没人曾这样和她谈过音乐,更没有人,用音乐教她如何面对生活。

Peter也没有多话,只说了一句:“音乐,是我们所有‘无法开口之人的语言’。”然後,他点头示意,并大方地拿走刚刚放在钢琴上的那杯朗姆,转身离开了。

他的离去没有惊扰任何人,但归心却久久没再弹第二遍《即兴曲》。

那晚回到宿舍,她把名片塞进琴谱里。以为再不会想起,却在几日後的静吧,又看到了他——

他坐在同样的座位,静静喝着酒,一言不发。

从那天起,Peter偶尔会来,每次只听,不打扰。

他从不问归心的生活,也不谈自己的学术,偶尔留下一些小纸条,比如:“今天这首巴赫太适合雨天了”,或者,“你把中段G调部分处理得非常聪明。”

有时候,他会带一本书:《沉默的大多数》丶《UandingMedia》,或者一本钢琴练习曲。他总会说:“留着以後用。”

而那时的归心,依然年轻,眼里只有初恋钱勇的影子丶父母眼中的命运安排丶以及未知的生活压力。

Peter成了她生活背景板里的一束“边缘光”——温暖,却不刺眼;他不主动靠近,却总是时远时近的出现。

就像归心琴音中那个隐秘的和弦——她听见了,却还未意识到。

这天晚上,归心弹完最後一首曲子,站在吧台後发呆。

Peter没走远,只是在外面抽了根烟,回来时正好看到她一个人站着,脸色发白,嘴角压着哭意。

他没有问,而是伸出手:“我送你回去。”

归心想摇头,但那一刻,她太累,太委屈,太想有人不问原因地站在她身边。

于是她点了头。

夜里风很凉,他们走得很慢。到教学楼附近时,她终于开口:

“你说,明知道一个人可能不属于你,还要不要继续等?”

Peter没立刻回答。他望着她,声音低缓而坚定:

“有时候,不是我们在等人,是在等自己成长为那个能放下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