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陪伴,不只是她想把两人带走的借口。那是她的真心话。
再次踏上一个人去首城的路时,已经没有人留在家中等她了。
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够承受这种落差感。
周裕和周奶奶当然不能取代她的父母,但至少,她的家里会有人在。
从理智的分析一下子切换到内心剖白,本就怀有亏欠又心软的长者再也说不出拒绝。
于是当姚颖墨再次回到首城时,身边多了一个奶奶和一个弟弟。
那个暑假,她听编辑的话休息一段时间不开新文。于是除了修改出版稿的时间,她都在陪着两人逛首城。
两个月过後,周奶奶还是回去了,说是她在家乡还有很多的事必须要处理好。
她没有明说,姚颖墨也没问。只是她眼神里的坚决太好懂,姚颖墨知道自己拦不住,将她手机上的紧急联络人改成自己後,就让她回去了。
周裕主动选择留下。
虽然在社交方面有很明显的不足,但他似乎很清楚自己在学业方面的优势,在姚颖墨刻意随口提及首城的教育资源後,便主动要求留下。
姚颖墨只愣了三秒,就点头同意了。
虽然她是说给周奶奶听的,但周裕主动要求,效果也是一样的。
待在姚颖墨家的两个月,周奶奶已经了解姚颖墨的工作和财力,不再担心姚颖墨会为了照顾他们两个,影响自己的生活。
确认周裕的意愿後,她也同意姚颖墨帮他转学到首城的私立学校。
对于周裕的学校,姚颖墨有两个方案,都是私立学校,一个交钱就能转进去,一个必须凭实力考进去。前者一般是准备将小孩送出国去的政商名流在读的,姚颖墨认为并不适合周裕的个性,学费对她而言也有些吃力,後者则是实力至上。
她很坦诚地与周裕分析,“我希望你可以去参加转学考,那里更适合你。但如果真的没办法,另一间学校我还是可以负担的,就是要加快写作速度而已。”
“我会考上。”周裕笃定地回答。
关在房间里苦读一周後,周裕真的考上了。
直到将终于安心的周奶奶送回老家,姚颖墨才从周裕口中听到他为何要如此拼命。
他是这麽说的,“我长大後马上就会把钱还给你。”
姚颖墨:“你有这份心是很好,但你可以慢慢还,不需要太着急。”
周裕:“要的。”
“……你还是先好好学习吧。”
“我当然会。”
年少时期的立志只需要勇气,不需要认知。
姚颖墨接受他的心意,不泼冷水,却也没真的认为他能做到。毕竟照周裕口中金钱的算法,那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姚颖墨有名气和许多已经销售出去的IP作为支撑,周裕并没有,要想在初出茅庐的时候就还上,是很困难的。
直到周裕考上高中,靠着奖学金自己交上学费後,姚颖墨才慢慢觉得,他或许是能够做到的。
只是姚颖墨并不在意这个问题。
真正令她高兴的是,经过两年的相处,以及每个寒暑假一起回去看周奶奶,周裕终于对她不再拘谨,甚至愿意和她分享一些学校生活的琐事了。
虽然都是些老师想安排他参加竞赛或是建议他提前先学习的内容,鲜有和同学相处的话题,但他的个性就是这样,姚颖墨能够理解。
能主动和她多说话,就是很大的进步。
就在她和周裕都以为生活重新步上轨道的时候,姚颖墨作为周奶奶的紧急联络人,接到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