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画疏道:“我虽不知祁开是谁,但却知袁红衣近来一直在追查什麽。”
“追查什麽?”刘独羊问。
“嗯,”严画疏道,“如今朝堂上是宁重言主政,听说他处理起政事来,可谓是废寝忘食,着实令人钦佩。”
刘独羊未料他忽而感慨起国事来,苦笑道:“我也听说宁相是极勤勉的。”
严画疏道:“宁相妻子早亡,又无儿女,故而没什麽牵挂,一心只推行新政。——世人都如此说,却不知宁相曾有一名独子,多年前得了失心疯,闯出家门失踪了,宁相对外却说是此子不幸夭亡……”
刘独羊一惊:“难道说,这祁开就是宁相的独子?”
严画疏微笑道:“我只知袁岫最近一直在追查宁相儿子的下落。”
诸人面面相觑,刘独羊也不知袁岫找寻宁相之子是要将其归还相府还是打算要挟宁相,他不愿牵扯进来,只道:“多谢严副堂主赐教。”沈越暗忖:“这宁重言正是北地人,倒与祁兄的北方口音相符。”
姜平满脸恼悔,恨恨道:“没想到这莽撞小子,竟还关系天下大事。”
刘独羊道:“不知严副堂主明日有何安排,我等听候调遣。”
“明日我须再去县衙,”严画疏意兴阑珊,“你们不必陪同。今日邹清远去田间宣讲新政,没在县衙里,呵,倒也和他老师一样勤勉。”说话中瞟向沈越,见其面无表情,便转身走向一间灯烛最亮的厢房。
刘独羊拱手相送:“既然严副堂主明日要去见邹知县……”
严画疏忽一停步:“不对。我明日是去县衙,好让邹知县见我。并非我前去见他。”刘独羊苦笑称是,这才想到按朝廷品级,严画疏确是在邹知县之上,只觉与他说话处处碰壁。
姜平见严画疏似要就寝,赶忙上前道:“严副堂主!可否稍稍移步,弟子有些话想丶想请严副堂主指教。”
严画疏瞧他一眼,道:“有什麽话,在这里说便是。”
姜平是想私下请求严画疏提携自己,如何能当衆说出,支支吾吾道:“弟子是想……是想请问严副堂主可是从前听说过弟子,为何知道弟子也修习第七式?”
严画疏神色古怪,似笑非笑道:“你要说的,就是这句?”
姜平硬着头皮道了声“是”,却听严画疏道:
“此事倒和你们刘舻主有关。本来姜师弟你剑术进境极快,三大剑栈都很想收你,最後是被鲁州争了去,但刘舻主却给柳奕柳栈主丶也就是他的师妹写了一封书信,说‘姜平心性尚浅丶历练未够,而秣城剑舻又值用人之际’,还说你自己也很喜欢秣城剑舻,不妨便将你留在秣城多历练几年……”
姜平越听越惊,猛一扭头看向刘独羊,见他侧头不语,显是默认,不禁一阵气血上涌,迈步朝刘独羊走去。
“大胆,”严画疏冷冷道,“你敢对刘师叔动剑?”
姜平一凛,这才觉察自己不知何时已拔剑在手,当即弃了剑,双手颤抖不止。却听刘独羊长叹道:“姜平,我这也是为你长远考量,以後你自会……”
姜平脸色煞白,说不出话,心下愈觉明白:这刘独羊自己本事不足,致使剑术不高丶也没当上副堂主,他嫉妒自己的天赋,便也不欲自己出头;这困扰许久的疑惑终于解开,想到一年前自己被遣回秣城,失落地走在归路上,心中悲愤难抑,大叫一声,顾不得对严画疏失礼,霍然转身冲进自己房间去了。
沈越与冷竹相顾无策,他俩熟悉姜平性情,均知此时去劝姜平也是无用。严画疏不再理会诸人,径自进屋。
那八个劲装剑客此前见严画疏未能坐实沈越的罪行,也跟着觉得面上无光,眼瞧秣城剑舻起了内讧,不禁都露出揶揄之色,更有几人神情难掩欢愉。
刘独羊摇头叹道:“罢了,都且先歇息吧。”今夜严画疏既在老君庙下榻,他便也不回家,与沈越挤在一屋睡觉。
两人躺在床上,沈越百般不习惯,道:“舻主,这庙里仍有空房,你何必非在我屋里?”
刘独羊没好气道:“我怕姓严的半夜害你。沈越,你实话说,可是有什麽事瞒着我?”
沈越心中感动,只道:“没有,确是严副堂主误会。”他亦有些不安,但想依照鲸舟剑派门规,戕害同门是死罪,严画疏未得真凭实据,谅也不敢如何,寻思一阵,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沈越起床,刘独羊兀自酣睡,沈越来到庙院中,却听冷竹说严画疏一行已进城去了。
他问起姜平,冷竹道:“他也随着严副堂主走了,我瞧他神色不大对劲。”语气有些忧虑。
沈越轻叹:“姜师兄自有打算,咱们是拦不住的。”说话中,刘独羊也走出房门,道:“沈越,你今日随我好好地待在这里。”
沈越笑道:“舻主太多虑了,严副堂主既已对我起疑,那我更该往日做什麽,今日便还做什麽,以示问心无愧。”
刘独羊沉吟道:“倒也有理,你小心些。”
沈越点头答应,往常他每天清晨都去徐捕头家里吃早饭,今日略一犹豫,仍决定前去。
走出老君庙,低头瞧见地上的一小簇野草,蓦然心有所感,似乎经历过昨夜的险境,再见到这早看惯了的秋草,竟亲切如见故友。——这一动念间,便觉内功修为隐隐有所突破。
他平常修习最勤的心法,除了“寻舟诀”,便是那断剑上的经络图纹,他早将另半截断刃藏得稳妥,只将连柄的那半截留在手边,却仅他自己见过完整图纹,修练起来虽不会像祁开只瞧过半截而引发内伤,但那图纹委实艰深,直到今日,才算小有所成。
“咱们便一起走吧。”沈越对着脚边那簇野草笑道。
那野草仿佛听懂了这话,从石缝里溅出,像一道溪流蔓过野地,直淌到秣城的街巷间,干涸在往来人流的靴下。沈越在野草断绝处驻足,但见街上茶铺丶药铺丶书铺丶漆铺丶绸缎铺丶珠宝首饰铺鳞次栉比,吆喝叫卖声阵阵传来,街边一棵老榕树的树荫下,已有不少人闲坐谈笑。
沈越舒出一口气,迈步继续前行。
不多时,行近徐捕头住处,却见徐捕头六岁的儿子徐崇正在巷口玩耍,沈越唤他的小名儿:“阿虫,你爹爹在家麽?”阿虫闷闷不乐地道了声“在”,便不理沈越,低头摆弄起一个线轴。
沈越进到徐捕头家的小院,但见院中的石桌上摆了一碗梅干菜蒸鱼丶一碗野蒜苗烧腊肉,另有一盆粳米饭;徐捕头正坐在石凳上等候,他四十来岁,面皮黝黑,身材敦实,见沈越来了,站起笑道:“沈兄弟,你今天到得迟了些,阿虫都先吃饱了。”
沈越见他神色如常,便也笑道:“昨夜睡得晚。”说着坐下盛饭,听见徐捕头轻轻松了口气。
两人默默夹菜吃饭,沈越瞧着那两碗菜,想起他初次来徐捕头家那天,徐家的早饭不过是稀粥咸菜,自打他每天来吃早饭,徐捕头便把好菜都安排在早上。“徐大哥,我以前没问过你,”沈越忽道,“你在县衙当差,每个月俸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