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跳梁小丑(上)
京城的冬天来得比金陵快,天愈发冷下去,而嫣如跟柳襄的情爱之火,在寒冷中燃烧得愈发炽热。
柳襄固执认为男女过于频繁私会多有不便,对嫣如不好,他们只能继续同前头一样,每日写信,让郑姒蕊互交,待到书院休息日,书院里人少些才偷摸出去逛逛。嫣如不通诗词,不知典故,柳襄难以跟她以诗寄情,只能写满大白话。情人眼里出西施,他一向爱以“才子”之名自傲,却未曾厌倦如此简单且乏味的沟通,尽管嫣如的字迹潦草丑陋,之乎者也乱用一气,落在柳襄眼中,成了“率性可爱,不拘小节”。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尤丶柳在甜言蜜语中恩爱两不疑,那一头,郑姒蕊焦头烂额,每日熬得两眼通红。听说嫣如和柳襄盼着春日快些来,好一齐去游山看花,郑姒蕊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春日逐步逼近,科考迫在眉睫,而她的成绩却依然处在中游,难得提上一些,又很快掉了下来。最近更稀奇,小考时脑子一片空白,“帖经”科的空填不上几个,考交了卷,却霎那间通了七窍,当场在脑中倒背如流。她着急上火,冬日里竟长起不知名的疹子,痒得抓耳挠腮。郎中说这是气火郁结导致,几副中药灌下去,疹子退了,但脑子依旧懵懵呆呆,成绩一落千丈。
不能这麽下去了,嫣如和柳襄一合计,挑了个晴朗的日子,硬拉着郑姒蕊出门散散心。
京城香火最为旺盛庙宇,莫过于铁槛寺,其建在国子监“依山傍水”的青秀山山顶,一年四季,来往祈福之人络绎不绝。这天大早,用过早饭,尤丶柳丶郑三人齐聚国子监门前,齐齐向青秀山而去。柳襄说,此山春夏秋冬,皆有鲜花盛开,山底栽着兰花,山腰处有小桃林丶大片梅林。如今时节,那梅花林应是花朵已经压满枝头。来这青秀山,一能游山看花,二则烧香拜佛,一石二鸟,岂不美哉?
烧香拜佛?嫣如想起当初在秋水书院,厨房的雪姑算上一卦,说她“起运早,易得贵人相中,下半生穷困潦倒”,而现实中,她碰上嵇明修,虽付出了一年青春,却得了大笔银子,来了京城读书,认识柳襄这个青年才俊,往後定能高中,一举成为进士夫人——不止!甚至状元夫人!她往後只能是富贵加身权势滔天,怎会穷困潦倒?她一顶肩膀,讪笑道:“我已经不信那鬼神之说,都是不准······”
话还没说完,她的嘴被郑姒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捂住:“你不信就在心里不信,别说出来,满殿神佛可在山上看着咱们呢。”
柳襄不置可否,说笑中,三人到了半山腰处一岔路口处。嫣如扯扯身边人的衣角:“柳郎,这两条路呢,咱们该走哪?”
柳襄道:“两条都能到铁槛寺,两头都有梅花,只是左边的路比较宽敞,能看的梅花更多;右边的那条,比较陡峭狭小,右边那有泉水,夏季里还能瞧着荷花呢。嫣如想走哪?”
“当然是好走的了!”嫣如不假思索,“走右边那干嘛呀,这时节,冷飕飕的,哪有荷花啊!柳郎,咱们走左边!”
郑姒蕊听嫣如“柳郎”“柳郎”,肉麻兮兮到极点,才不愿当不识趣的碍眼货,赶紧指着右头:“行!那你们小两口走那条,我走这条,看看谁先上山顶罢!”
柳襄往那探探,不时有妇人从那小路走上走下,想着青天白日,来往看花的人多,那条路中间还有个尼姑庵,并非人迹罕至,纵然她一个姑娘家,也不会遇着什麽危险。他也不反对,目送郑姒蕊拐入小路後,同嫣如亲亲密密朝山顶进发。
前夜下过场小雪,积玉未散,雪花压在梅花之上,至寒的白裹着热烈的红,惹得嫣如一直叽叽咋咋大喊“好美!"“非常好看!”。她在红梅枝叶中摆出好几个动作,拉着柳襄,非要他速绘自己花下妩媚之姿,拿回去再慢慢添补上旁他景致。衆目睽睽之下,恋人故作姿态,他蹲在旁边画,引来不少行人瞩目。嫣如背影尚且有花丛掩映,可柳襄面朝道路,十分尴尬。他硬着头皮画了三两张,跟嫣如商量:“嫣如,咱们来看梅爬山,重在观与赏。少画些,咱们多逛逛,不好吗?”
嫣如不快,她深知自己的所谓美貌,与郑姒蕊不同。郑姒蕊就算乱发覆面,也有慵懒倦怠的风情。嫣如则需要氛围丶妆容和别人不停地肯定,才让她觉得自己美得踏实。从前嵇明修对于画她之事十分热衷,渐渐,她习惯丶甚至依赖有丹青小像证明自己的容貌。嫣如撅起嘴:“你是不是嫌弃我,觉得我不好看,你才不想画?”
“天地良心!我从未!我柳襄钟情的是尤嫣如,纵然你的脸换成钟无艳丶东施,我也是欢喜的。”柳襄指天画地发誓,忽而,他看见嫣如後肩,似乎落了只不知名的小虫,赶紧给她拍掉:“别动,有虫子。”
“这冬日哪有虫子,你趁机打我!我要揍回去!”她的话头听着生气,语调里满是欣喜,嚷着往柳襄身上拍。两人嬉笑怒骂,你来我往,啪啪打成一片。柳襄一不留神打到她的帷帽,今日戴的款式串着小珠子,甩到脸上有些痛。嫣如被得罪了,磨着牙齿气乎乎直接梅林深处走,坐上一块大石头。柳襄手足无措,赶紧上前,半蹲在她膝前认错哄劝。
嫣如“哼”了声,脖子往旁边一拧,擡腿横着一擡,给了侧方的梅树一脚,震得红梅花瓣纷纷而下,落在柳襄头上肩上。她扭过头,正视梅花点缀的柳襄,玉面公子比花娇,双眼湿漉漉地望着她。
嫣如顿时火气全消,又跟情郎如胶似漆起来。
再说那头,郑姒蕊一步一步,踏着山间石阶往山顶而去。路略微陡峭难行,梅树枝叶稀稀落落,好在暗香疏影相伴,独自行走,并不觉陡峭难行。行至半途,拐入一弯,梅树渐渐多起来,北风呼啸,白茫茫一片之中,琉璃世界,腊梅傲骨红艳。郑姒蕊想起《桃花源记》中,武陵人误入山谷,于黑暗中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叹尽落英缤纷之美,默念道:“还好走的是此路,才得以做回武陵人。虽瞧的是梅花,也能窃得陶公的几分所知所感。”
折下一枝红梅,嗅着别有韵味的清香,郑姒蕊顿觉五感豁然贯通,起了兴致,提起裙边,踢踏着雪,在梅树之间奔跑。不远处,似有人,郑姒蕊停下脚步,循声而望。梅林深处,枝叶掩映下,有张青春姣好的面容。郑姒蕊莫名觉得眼熟,放慢步子靠近,远远惊讶道:“嫣如?你怎麽在这扫雪啊?柳襄呢?”
那人听到叫声,呀然一惊,擡首与她对视,眼中尽是陌生与好奇,胳膊夹着个扫把杆子,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想必是认错人罢?”
郑姒蕊定了定神,穿过几株梅树,拨开枝条探上前去,瞧见对方身着腰宽袖阔,圆领方襟的海青,戴着帽子,与之对视,目光清冷如幽井,从内置外,的的确确同嫣如截然相反。郑姒蕊抱歉一笑,她不知佛门礼节,只能学着对方双手合十,尴尬道:“抱歉,师傅的相貌与我的好友略有相似。皑皑白雪看久了,我有些眼花,方才又隔着红梅,不见师傅身上的衣帽,只瞧见您的脸,便错认了人,无意冒犯了您,望师傅海涵。”
那尼姑不恼,只对着她微微点头,嘴角礼节性地上扬两分,目光依旧冰冷无澜。只听身侧一条小径中,忽而传一声朗笑:“这位小师父前年便来了馒头庵,绝不是金陵尤家的大姑娘!”郑姒蕊擡头一望,喜笑颜开,快步上去拉住来人的手:“易彬?!你怎麽不在金陵啊!”
易彬身後跟着丫鬟彩鸳,她眉眼弯弯跨下台阶,和小尼姑行了个礼。那小尼姑举着扫帚行至林间,郑姒蕊目光追着她的身影,才知原来上头一个黄墙青瓦的尼姑庵。待那尼姑走远,易彬才回答:“才不见一年,你便忘了我爹在京城为官?我可是货真价实的京城人士,回家过年,很奇怪吗?”
郑姒蕊抱歉地敲着自己脑袋:“怨我怨我,忘了金陵只是你外祖家。你别恼,这一年我在观砚读书,读得头昏脑胀,常被嫣如笑是个呆子。方才还以为那师傅是嫣如,仔细一瞧,除了跟嫣如脸有些相似,哪哪都不像。”
易彬解释道:“哈哈,我娘跟这馒头庵的师太有来往。据说那位师傅是碰着什麽情场上的大事,心灰意冷才来馒头庵出家的。来的时候身上还带着伤呢,青一块紫一块的。所以师太给她的法号叫辛免,至于什麽意思我也不懂。”
“辛为苦悲,免为去除,用作法号,想来曾经是有悲痛之事。”郑姒蕊道:“对了,夫子还好吗?师母还好吗?秋水如今怎样了呢?开了春,咱们要一块科考罢,你爹在京任职,那你如今算是金陵的学生,还是京城的学生?”
易彬似乎被戳中心事,眼神暗淡下去:“不怕你笑话,我不会参加科考了。我此番回京,是为着定亲之事。我爹娘择了不少男的,要给我选丈夫,叫我休学回家好好挑挑。最近寻了个合适的,但怕我不喜欢,今日就借着来烧香,让我跟他见见。我娘跟他娘都在里头呢。对了,我也改过名字。我家里人说彬字不好,听起来像个男人,给我换了新名,叫易罗敷。”
“罗敷?易罗敷?啧啧。”郑姒蕊念起来,颇觉拗口,看对方表情落寞,想来并不喜欢新名字,安慰道:“挺好,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古往今来只有美人才能叫罗敷呢。往後我背什麽《采桑子》《孔雀东南飞》,就都是‘东家有贤女,自命易罗敷’。哈哈哈,哎,那个男的怎样?如何,让我瞧瞧,配不配得上你的新名字——字——?”
话音未落,只听那小径中钻出个汉子,嘟囔着:“闷死了闷死了。”易彬痛苦地揉了揉眉心,投给郑姒蕊一个眼神。郑姒蕊满怀兴致,期待着再见着个相貌清俊的好儿郎,定睛一瞧,顿时呼吸都凝滞了。
只见从琉璃白雪俏红梅之中,钻出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不对,他的容貌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妥帖的词汇形容。青面獠牙?不不不,他的牙齿不够长,短短从牙龈里冒出来,像刚破土而出的蒜苗;獐头鼠目?也不太行,他的脑袋很大,远而往之,好似个长歪的南瓜;囚首垢面?啧,有些贴切,他看着确实邋遢,脸上的褶皱里微微泛出油光,眉毛没修过,乱蓬蓬堆在眉骨的位置。但是他的衣着光鲜,绫罗绸缎裹着彪悍的身躯,嗯·····思索半天,她并不能从脑海里挑出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眼前的人,郑姒蕊绝望地承认,自己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
“哟!易姑娘居然先出来了?哟嘿!这怎麽还有个大美人啊!”郑姒蕊不戴帷帽幕离,斗篷的帽子垂在肩上,杏仁状的大眼,高挺的驼峰鼻以及精致下颚,毫无危险意识地暴露在朔风之中,被冻得泛出粉色。他如同蟑螂闻到糖味,发出吸溜唾液的声音,张牙舞爪地靠近,像极了一只螃蟹招摇着冲向食物,直径朝郑姒蕊而来,小眼睛聚焦的光舔完她的脸,又往她胸前斗篷露出缝里钻。易彬猛将郑姒蕊往身後一推一挡,彩鸳心领神会,即刻把手上她姑娘的锥帽扣到郑姒蕊头上。那男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与粗俗,嘿嘿抠了抠脑袋上的头巾,下巴一擡,问道:
“鄙人薛贾,姑娘叫什麽?”
【
碎碎念】:家人们,这周都在写尤柳二人的情感生活,可惜发现数据不好,只能加快了故事进程,本来想着能一口气写完,但是有些累······还是分成上下集,明天在继续码字·····
以及,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有了大家,才能从一个糊糊糊糊小写手,变成糊糊小写手。不过捏,因为已经在第一章注明了,这个故事灵感为《红楼梦》的尤氏姐妹,不少人物也脱胎于此,为了不引起误会和麻烦,所以希望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只针对我们绥朝的故事鸭(疯狂眨眼眨眼眨眼哀求眨眼)~
最後,给所有看文的姐妹比一个肯德基全家桶和茶百道超级水果杯那麽大的心,谢谢大家的支持,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