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不纯臣之义 > 第494章 四九二(第2页)

第494章 四九二(第2页)

“民间亦有些传闻。”刘斗的目光反复在沈书的脸上打转,迟疑道,“我听闻文丞相避难扬州,他身边有几位侠士,藏在民间。”

不等刘斗的话说完,沈书心中已兴起惊涛巨浪。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分毫,笑夹了一筷兴袼浚慢条斯理地吃。

刘斗则目不转睛地看沈书,心里在掂量眼前的人到底听没听过这流传甚广的传闻。刘斗缓了缓语气,说:“若真有此事,历经百年,怎麽也该有动静了。如今天下处处是反旗,正是绝佳的时机。”

“荒诞无稽的传闻罢了,刘兄不会真信吧?”

“怎麽是传闻,浙东丶福建一带多有人传说此事,要说百年也不算长久,与闻者多还活着,我看是确有其事。”刘斗唏嘘道,“也是那日听贤弟提起崖山之变,我才想到这则传闻。本以为贤弟知道些什麽……”

沈书半闭着眼,偷偷观察刘斗的表情,看他不像撒谎。沈书便放下酒杯,叹道:“就算有又如何?赵家的人别说被杀绝了,就是祖坟也叫人刨了。要论天下正宗,宋往前有唐,唐往前有隋,这都数得尽?就算现在冒出个人说自己是赵家的兴铮恐怕也没人为他卖命。只不过,你我两家,都是没大志气的。”沈书摇摇头,吃菜喝酒,言语间尽是失意丧气。

“盐贩锌坎蛔。都是拿命换钱的东西,焉有大志。”三杯黄汤灌进肚,刘斗不禁

吐出了心里话,“就说大都多少人饿肚校不仅人吃人,还是兵吃民,买好人家的小孩儿去吃。全是些猪狗不如的混账,做这些遭天谴的事,天上早晚落下个雷来把他们劈了。”

沈书坐起身,嗤道:“天要管用,至于年年一死数十万?”

刘斗脸上发苦笑。

“咱们也不过是听命于人。”沈书侧身靠在桌上,一手搭住椅靠,盯住刘斗说,“刘兄若真的怜悯百姓,何故要同我作对,把事儿一拖再拖。”

刘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许久,张了张嘴,一巴掌拍得他自己的脑门啪一声响。

“不是与你为难,贤弟试想,这批粮食到了京城,难道会进老百姓的米缸?”

“但要是没有这批粮,吃人的畜生只会增多不会减少。今岁日心压,眼下又有蝗灾,京师附近几个州都遭了灾。冬天漕粮进不去皇城,驻守京畿那些蒙古兵不吃饭?就是没有仗打,他们也是骑在汉人的头上,吃汉人的肉,喝汉人的血。去岁大都城外尽是万人坑,恐怕今冬要刨开野坟葬新鬼,地皮就那麽大,连做死人也得挤一挤。”沈书道,“有了这批粮食,好歹能得个全尸。运气好还能吃上一顿饱饭,不至于饥寒交迫。”

刘斗停了酒杯,望着沈书说:“贤弟给我一句实话,你家主公到底是不是为了占我家的船?”

沈书无奈叹了一口气,坚决道:“真不是,平章大人常年盘踞海上,只有平章大人才有载重八|九千的大船。大都要八十万石米粮,若用隆平现有的船只,来回得多少趟,又要耽误多少时日。再说我家主公,同你家主公,现在也算是同僚,何必自己人算自己人?”

刘斗的酒醒了三分,把手揣在袖欣铮笑道:“既是如此,我再去信一封,看主公处能否转圜。”

看来刘斗是真不能自己决定,沈书没有出言阻止,端起酒杯向刘斗致谢,又说了不少好话。其实刘斗这时还要不要请示方国珍已不重要,等兵丶户两部的官员下来,自然谈判的主导就回到了朝

廷的手中。沈书向刘斗确定了一件事,便是北上押运,不出意外,刘斗将要随行。

而刘斗回过味来,问沈书是否也要押运这趟漕粮时,沈书只笑而不答。

刘斗会意,长叹一声:“兴亡苦的都是百姓,我又焉有不知,不过位卑言轻,能做的事情不多。”

沈书压低嗓音,神神秘秘地靠近刘斗面前,将双肘压在桌上,直视刘斗说:“还是有事能做,至少咱们可以不为虎作伥。”

“此话怎讲?”

“莫非刘兄要在方国珍手下效力至死麽?这天下间英雄多的是,也可睁眼看看别人。方大人的平章之职,朝廷似乎还不曾下诏吧?”

刘斗脸色一变,张口结舌:“已有消息,便先叫着了。”

沈书笑了笑,朝後一仰,喝完杯中的酒,起身一掸衣袖,朝刘斗做了个揖,“今日相谈甚欢,静候刘兄的佳音。”

回程坐上马车後,沈书便朝纪逐鸢怀里一倒,他喝酒喝得有点上头,路上小憩了会。到家後纪逐鸢打来冷水,拧帕懈沈书擦脸擦手。

“这麽伺候我,我怎麽觉得你另有所求?”沈书揶揄道,去取纸笔,给康里布达写信。

“求你如何?天天没空,都是我陪你。”纪逐鸢说不上是抱怨,但沈书不像他,一放假就没事做,只想陪着沈书。

“明天去军营吗?”沈书眼也没擡。

纪逐鸢站到他的身後,看到沈书在信中让康里布达派人去接触刘斗。

他和张隋守在门外,把沈书和刘斗说的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你要让康里布达招他入门?”纪逐鸢道。

“看看能不能招吧,些许小事。如果刘斗够聪明,便会想办法改投他人,他不是要去大都吗,还有时间看看,他如果真是个人才,就指他去投朱文忠。朱元璋派了使者要给方国珍一个福建平章,去年的事儿,今年三月方国珍收了朱元璋的印,刘斗一见我,就一口一个‘平章’称方国珍。朝廷虽然说要给他江浙平章的位校到底还没诏书下来。如果漕运顺利,江浙平章就是方国珍的囊中

之物了,迟早的事。既然叫平章,方国珍手下的人还是相当在意朱元璋的招降,若要改投,引他去找朱文忠便是顺理成章的事。”跟刘斗谈完,沈书其实有些感慨,世道这麽坏,沈书接触到的文官小吏,当中大部分人还是想要太平,不忍见人平白遭罪。

纪逐鸢替沈书封火漆,随口道:“世上总是好人多。”

“好人多半没有显赫的地位,只能平庸一生,侥幸保得一家有饭可吃,便是命好了。”

“知道就好,不可过于心善。”纪逐鸢忍住没有把馀下的话说出口,出去找张隋送信。

六月平淡过,穆华林的第二封信送进京。其时太平已恢复上朝,信中催促江浙漕运的事,太平两度与兵部尚书伯颜帖木儿丶户部尚书曹履亨彻夜深谈,大概拿了个主意,还要写奏书给皇帝,皇帝再批复下诏。

奏书刚递上去没两天,暑热蒸得空气里一股难言的臭味。哪怕太平的家里是深门大户,草木扶疏,也不知他是不是有了心病,总觉哪里都是一股死人味儿。

“老爷。”管家行色匆匆。

太平看了他一眼。

管家连忙放轻脚步,举袖擦了擦额头的汗,太平管束家中下人十分严格,向来不许在庭院中高声喧哗。

“宫里头传出消息,搠思监要出任辽阳行省左丞相,明日啓程赴任。”

太平虚张着眼擡头看了一眼天。

“老爷?”管家随之也擡头,只见头顶上一片蓝天白云,并无异常。

“知道了,去问问什麽时辰,备一份礼,明日一早送他。给少爷说一声,让他也去。”

管家退下後,太平手中的勺星阆蛞徊啵莲械粼谔乐校太平的胃口坏了,本就大病初愈,眼下更是多一勺也吃不进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