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话,青史留名
翰林院的老学士正在整理国史,笔尖划过纸面,写下“昭帝十年,天下丰足,路不拾遗”,忽然停住,转头问助手:“皇後娘娘今日又去了哪个州府赈灾?”
“回大人,娘娘去了淮水,据说带着小皇子一起,亲自给灾民发粥呢。”
老学士点头,在史册上添了一笔:“後性仁惠,亲庶民,与帝同恤百姓,朝野称颂。”
民间的说书人正唾沫横飞地讲着“帝後传奇”:“想当年,皇後娘娘还是姜家小姐时,就敢单枪匹马闯御史台递状纸;昭帝还是三皇子时,微服私访遇刺,是娘娘挡在前面……”
台下听客拍着桌子叫好:“後来呢?後来他们怎麽定情的?”
说书人喝了口茶,慢悠悠道:“後来啊,他们一起查贪官,一起平叛乱,硬生生把风雨飘摇的江山,变成了咱们现在的太平盛世。听说啊,每晚歇朝,陛下都会陪娘娘去御花园散步,就像普通夫妻一样……”
巷尾的绣坊里,姑娘们正绣着新出的花样——一对鸳鸯依偎在荷花丛里,旁边题着“共偕老”三个字。绣娘笑着说:“这是照着宫里传来的样子绣的,听说陛下和皇後常一起在荷塘边看月亮呢。”
昭帝晚年,召集百官在太极殿议事,忽然指向殿外:“你们看,那棵银杏树,是朕与皇後刚登基时栽的。”
衆人望去,只见那银杏树已亭亭如盖,枝繁叶茂。
姜璃坐在他身边,鬓角已染霜华,却依旧目光清亮:“是啊,如今都能为宫人遮阴了。”
萧逸尘握住她的手,看向群臣:“朕这一生,做得最对的两件事:一是推行新政,让百姓安康;二是娶了皇後,得一知己,共守江山。”
满殿寂静,随即响起雷鸣般的附和。
多年後,《大盛史记》里这样记载:“昭帝与皇後,相濡以沫,共治天下,开创盛世。後性聪慧,有大略,虽为女子,不输须眉,开女学,举贤才,泽被後世。百姓感其恩,立祠供奉,称‘仁慧皇後’。”
江南的女学里,先生指着课本上的画像,对女孩子们说:“看,这就是姜璃皇後。她告诉我们,女子不仅能绣花,还能心怀天下。”
画像上的女子,眉眼温和,却带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仿佛在说:只要有志向,女子亦能在史书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而她与昭帝的爱情,早已化作那段盛世里最温暖的注脚,被後人反复诵读,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