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成了,她把威压一收,马儿猛地顿住,两位前排的先生和骑手合力之下,那马终于险险收势,免了伤人。
这时,附近坐席上的女士已倒成一片。爱丽丝本也要混在其中往後倒,赫斯特夫人和宾利小姐却先她一步装晕了。那正好,现成的不用白不用。
爱丽丝高喊两人名字,说着马上用醒神膏救她们,就快步走过去。
宾利先生正着急,看爱丽丝拿着药膏走过来,立马起身让开位置。
冰凉的药膏,在冬天户外被涂抹在太阳xue,激得本不想配合的宾利小姐忍不住“嘶——”一声,只好装作悠悠转醒。
伴着宾利先生“太好了,太好了”的高兴叫喊,爱丽丝拿着醒神膏向其他倒地太太小姐走去。
她们如今处境正尴尬。伦敦赛马会向来标榜阶级有别,并不允许仆从跟着入内,偏偏嗅盐多保管在仆从手里,一时都动弹不得。
在爱丽丝善心救助下,装晕的太太小姐们有了顺势悠悠转醒机会。
那些真正晕倒的女士,则明显感到自己被一股沁凉清新的药劲儿唤醒,迷蒙着醒来,听了旁边人一番解释,才明白怎麽回事。心下觉得这个药膏是真好用,还气味好闻,准备也备一瓶,换下刺鼻的嗅盐。
等缓过劲儿,这些太太小姐纷纷到爱丽丝坐席道谢,递上名帖,顺便打听药膏来处。等听到是她自己研制,正在店铺售卖,当即表示要亲自去购买。
这场风波,爱丽丝收获的不止是现场这片坐席女士们的感谢和订单。
还有第二天的伦敦报纸头条。
赛马会不止是一场赛事活动,场内先生女士们着装的争奇斗艳也总是伦敦人关注的头条消息,向来会有记者混进摄影。
然而,这一次,伦敦各大报纸头条消息全换了个遍。
《纪事晨报》是第一个出刊售卖的,抢足风头。
报童在街上喊着:“卖报,卖报!最新早报!一款东方药膏抢走赛马会头条!”
没机会进入赛马会的先生女士们早就等着第二天报纸,好一睹为快。前一天他们就与朋友打赌猜哪匹马获胜,或者有几位伯爵以上的贵族参加。
没想到,这些消息居然都不上报了。听见卖报声的无一不好奇。给不起入场费,还买不起一份报纸麽!
“给我来一份。”一位银行柜员在上班路上驻足,买了一份报纸,等不及到银行再看,在路边就着微弱晨光看起来。
“什麽?!”银行柜员看到题目就发出惊叹,这事实在超出他的想象,还以为是某个贵族带起了什麽新的药膏时尚风潮呢。
只见头版用整面报道了这件事,上面印刷着硕大的题目:《赛马会马匹离奇发疯冲撞观衆席,女士惊倒一地——神秘醒神膏唤醒昏迷者》
报道极力渲染了事发时多麽危急,看台上的女士们又是多麽柔弱惊慌,无力承受以至于晕倒。所幸有这被叫做醒神膏的东西,善良小姐无私用昂贵神秘药膏救助所有晕倒的人。
像媒体预想那样,这则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吸引全伦敦人的关注。人们像等待彩票开奖一样等待更多更新的消息。
第二个报道的是《晨邮报》。它的题目题目也颇具噱头——《东方药膏的胜利!女士们脆弱神经的呼喊在赛马会汇聚又消失》。它从另一个视角详尽描写了女士们的呼喊,生动又有几分滑稽,这也是伦敦人最爱的戏剧性,尤其是看上流社会人士出丑。
同样得到一手消息的《伦敦公报》则板正得多:《赛马会危机,正义女士出手!——女士互助,泪洒伦敦》,重在展现上流社会太太小姐的高尚品格。
晚些出刊的报纸就有了更多深度报道内容,大大满足了伦敦市民的好奇心。
《每日广告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揭秘嗅盐之害:东方药膏号称可以修复太太小姐们脆弱神经》。报道侧重药膏本身,详细写了醒神膏的主治病症和疗效丶用法用量。重点强调了店铺所宣传传统嗅盐的危害和这款东方药膏对被嗅盐毒害女士神经的修复作用。文末附上店铺地址。
在英国人心中口碑颇佳的《泰晤士报》也明显做足了功课。配图并不是前几份抢头茬报纸上刊登的赛马会现场照片,而是一家名为“东方爱丽丝”店铺内外照片。报道题目与店铺店招一致:《一款名叫醒神膏的东方药膏横空出世:中式嗅盐拯救头疼的英国人?》
报道采访了店主,一位名叫爱丽丝·贝内特的小姐。报道引述爱丽丝小姐的话,讲述了她自小热爱东方文化,为受脆弱神经困扰的母亲研制出这款药膏,药效大大好于传统嗅盐。头疼十馀年的贝内特太太涂抹一两月後症状明显减轻。她开这家药店也是想要造福全英国饱受这般痛苦的人。
报纸最後附上了这位小姐的照片,称赞这是一位品格高尚又受上帝喜爱赐予美貌的小姐。
拿着报纸,爱丽丝嘀咕:“去他上帝的赐予!她本来就长这样,关这西方小老头儿什麽事!”
这不是醒神膏第一次登上伦敦报纸,然而这次不是作为付费广告,而是成了一件引人关注的新闻。人们对送到面前的推销有着基本警惕心,但是奇闻异事就不会这样,反而会让人一头扎进去。
醒神膏并爱丽丝的大名,就这样一天内爆红伦敦,还随着报纸发行邮递,传向整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