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一个个喜不自胜的模样,红玉莫名有点心酸。空巢老人独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了吧,瞧瞧一个个的都寂寞成什么样了……
见这位红衣女子聪慧过人,荆棘岭上凡是闲着无聊的树妖纷纷来凑热闹,变作人形,让红玉猜测他们的真身。
杏仙自是不必多说,没过多久,丹桂童女、腊梅童女的真身也都被一一猜中,刹那间,小树妖们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只有红玉知道,能猜中倒不是因为别的,是她们身上桂花香梅花香的味道,实在太明显了……
把荆棘岭上的树妖猜了个遍,见差不多了,十八公出来做总结道:“姑娘实在厉害,这次的以文会友算你获胜!”
红玉笑问:“不知有没有奖励?”
十八公笑着捋了捋胡子,“自然是有的,只要是老夫们这木仙庵能够给予的,姑娘但说无妨。”
红玉不忘初心:“烦请十八公给我一些竹子,我想带回去,给我的猫做竹筒饭吃。”
竹筒饭
心满意足地提着竹子和竹笋回来,红玉发现,白瑾正在古庙里收拾灶台。
她开口问:“这庙里怎么会有灶台?”
白瑾边刷锅边道:“不仅有灶台,楼上还有床。可能是夜晚太多人留宿,当地住持就顺手修了个灶台,让人们自行解决饮食问题。”
红玉点点头,心道:“是观音菩萨的作风。”
“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从这句话里莫名听出了几分委屈的意味,红玉解释:“被老师提问了。”
不得不说,被十八公等几个老头不由分说地拦路提问,让她梦回在学校时被老师点名提问的场景。
白瑾了然道:“你是遇到孤直公他们了吧。”
“你怎么知道?”
白瑾勾唇一笑,“那几个老头闲得无聊,最喜欢在大街上随机找一些路人对谈诗赋。不过能拿回东西的,你可能还是头一个。”
“我看他们倒是没什么坏心。而且——”红玉掏出怀里的历难簿,上面的前四页都已经有了图像,“猜猜谜就能完成一劫,这样的好事,我觉得还能再来几次。”
看了看手中的翠色青竹,红玉道:“走,去买食材。”
荆棘岭人烟稀少,但好在古庙附近有几处摊位,大多是卖吃食的。二人买了些腊肠腊肉、香菇火腿、糯米红豆,拎了回来。
选一根长短适合的嫩香竹,用锯子锯开清洗干净,在竹筒底部有节的地方戳一个小洞,这样煮的时候水流进去,米才会熟。
这些活计当然由白瑾来做,红玉则负责把糯米、红米淘洗干净,加入泡发的花生米、腊肠腊肉、香菇火腿和酱油一起搅拌均匀。搅拌好的米灌到竹筒内八分满,用干芭蕉叶卷成合适的大小,塞住竹筒口,这时就可以上炉烤制了。
想起一个典故,红玉道:“以前上山打猎,或者出远门做活,不便带锅带碗,只能就地取材煮竹筒饭。”
白瑾点点头:“理解。我们现在就是这样。”
红玉笑了一声,手上动作不停,边转动竹筒边道:“新竹水分多耐烧,烧出来的糯米饭也香些。好像还剩了点?一会儿给你做竹筒粽子吃。”
白瑾问:“竹筒粽子是什么?”
“就是把糯米放进竹筒里做成的粽子,蘸白糖很好吃。我最喜欢放紫米,可惜这里没有卖的。”
还以为白瑾会和自己讨论一下哪个口味的粽子好吃,过了许久,却听他道:“你真的很特别。”
红玉:“嗯?”
“这一路上你也看到了,别的妖怪不是在吃小孩就是在吃小孩的路上,只有你喜欢吃紫米粽子。”
红玉笑道:“我就当你在夸我了。”
“我不是在夸你,我是在……”
是在干什么,还没说完,三根正在烤制的竹筒饭,其中一根突然“毕剥”一声,断了。
明火太大,又不像现代一样有锡纸包裹使受热均匀,她顾着和白瑾聊天,一个没留神,这才把竹筒烧裂了。瞬间,微带酱色的饭粒和深红色的腊肉片全都从竹筒里掉了出来,还差点把火扑灭。
红玉哀嚎:“我的饭!”
两个人手忙脚乱地把已经烧焦的饭粒子和腊肉片从火堆里挑出来,又重新生了火,好在其他两根竹筒饭依然安然无恙,没有被殃及池鱼。收拾完毕,彼此对视一眼,都看见了一只灰扑扑的小花猫。
红玉马上笑了出来,并且笑得最大声:“妖王大人,这下你可不是小白猫了!”
白瑾毫不在意地擦了擦脸,回击道:“你也不是小白狐狸了。”
“……”红玉:“你怎么知道我是白狐狸?”
白瑾没想瞒她:“大概一年前,我路过雾隐森林的时候,看见一只白狐狸,正在……采蘑菇。”
“我第一次看见采蘑菇的狐狸,忍不住多看了一会儿。然后我才发现,她并不是我想象中无家可归、只能以蘑菇为生的弱小狐狸。”
“相反,她修为很高,而修为这么高的狐狸,除了摩云洞的玉面公主,我想不到其他人。”
想到有人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发现了她的真身,红玉顿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之感。但因为这个人是白瑾,她又觉得无所谓。
说来也巧,她和白瑾第一次见到对方,都是以真身的形式。
红玉道:“好了好了,还剩下两根竹筒饭,只怕不够吃。这下竹筒粽子是不得不做了。”
白瑾笑着应下:“我再去砍几根竹子。”
看着他颀长的白衣背影,红玉默默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