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长筒铁枪管环绕在一起,每管内装药二钱,铅弹一枚,共用一个火门。
大使道:“枪管可旋转,点火射击后转到下一火门,平射可达一百二十步。”
工师上前架起神机,转动枪管,瞄准靶心……
火绳点燃,火星穿过传火孔。
砰!砰!砰!砰!砰!
林佩等人为之一震。
对面靶子立刻被打成筛子。
心照不宣(中)
“林相,这五雷神机比单发的龙手铳的威力更猛,又比虎蹲炮轻便,连骑兵都可以配备。”军器局大使接着介绍道,“如果能多生产几批,势必大幅提升我军战力。”
林佩点了点头。
随行几人亲眼目睹火器作动,无不赞叹。
林佩道:“今日我要见一个人。”
大使道:“姓名是?”
林佩道:“梁宁。”
大使转身看向董颢,目光中含着询问意味。
董颢眯了一下眼:“没听到林相的话吗,看我做什么。”
大使立刻吩咐传人。
不一时,工匠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而来。
纯青的炉火照着男子惨白消瘦的面容。
众官吏让出道路。
男子被搀扶起来行礼:“梁宁见过左相。”
林佩道:“梁先生大才,早有耳闻。”
梁宁生于辽北,早年游于京师,在军事器械方面展露头角,致力于发明火器,却因一次疏漏不慎被炸伤双腿,没法参加武选,几经辗转在兵器库谋了一份流外的差事。近十年,他潜心钻研武器制造,往返地方卫所二十余次,对军中编制和行军布阵的规律都颇为熟悉,发明火器五种,改良八种,绘图两册,传授军官百余名、士兵过万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方时镜听完,背过手,感叹道,“梁先生虽然没有科举功名,但为阜国所做之贡献甚大,可知举国上下还有多少人被这一道门槛埋没。”
“这正是我今日找礼部和吏部一起来的原因。”林佩道,“若非亲眼所见,书面之上看不出成效,我一人说了不算,也怕纸上谈兵误国,终得经得起你们的推敲。”
杜溪亭笑道:“知言,我和方尚书今日都被说服了,不过咱们既然是诚心为国选贤,有些敞亮话我看在这儿就应该告诉大家。”
梁宁打量着面前的几位高官,神色不见喜怒,手指摩挲护腕。
董颢道:“杜尚书想说的可是特奏专科考试一事?”
杜溪亭扶着腰带,说话中气十足:“专科考试偏重于实用,对四书五经正韵文章的要求没那么高,主要在技能,似梁先生这样的大才,只要参加想必就是走个流程,但流程毕竟还是要走的,最重要的是履历档案一定要清白,不要落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