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springfield > 焊接(第1页)

焊接(第1页)

焊接

崭新的螺母在纯白画纸上留下的印记,清晰丶冰冷丶规整得近乎无情。它不像鲁尔区那些饱经风霜的废弃零件,自带沉默的历史和故事。这些工业流水线上诞生的标准件,只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丶精确的漠然。

挑战感取代了怀念。我着迷于这种“无性格”的材料。如何在这些绝对规整的几何形态和冰冷光泽上,打破它们的沉默,刻画出属于“人”的痕迹?

我开始进行各种实验。我将螺母丶螺栓丶垫片加热,观察它们在不同温度下颜色的微妙变化,然後趁热将它们按压在特制的丶能承受一定温度的纸板上,留下灼烧般的烙印。我将它们浸入酸液,催生可控的丶独特的锈蚀。我用巨大的压力机将它们压扁丶扭曲,破坏它们与生俱来的标准形态,再将这些被暴力改造後的形态拓印下来。

过程更像科学实验,记录着各种变量下的结果。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试错的小样,空气里弥漫着金属丶化学品和纸张混合的奇特气味。

林助理送来国内艺术市场的近期报告和一些需要签字的文件。他对我桌上那些冰冷的金属小零件和奇怪的化学试剂投来短暂的一瞥,但什麽也没问,专业素养极高。

“基金会近期收到几份新的申请,偏向科技艺术和生物艺术,评审有些分歧。”他例行公事地汇报。

“把资料发我邮箱,我看看。”我一边调整着压力机的参数一边说。

“好的。”他顿了顿,补充道,“李薇小姐之前就职的投行,近期有高层变动传闻。据间接消息,她似乎并未获得预期中的晋升,可能已离职。但目前动向不明。”

我手中的动作停了一下。离职?这倒有些出乎意料。以她那种步步为营丶目标明确的性格,这算是个不小的挫折。但那丝微小的意外很快消散。她的世界,她的起伏,已与我彻底无关。

“知道了。”我淡淡应了一句,注意力回到压力机上。“基金会这边,以後她的任何消息,都不必再告诉我。”

“明白。”林助理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他离开後,我看着压力机下那颗即将被压扁的标准螺母,心里一片平静。过去的幽灵已被淬火炼化,再也无法在我新的疆域上投下阴影。

新的创作需要新的知识支撑。陈洄寄来的那些厚重如砖的专业书籍派上了用场。阅读它们成了新的日课。那些严谨的丶有时甚至晦涩的德英术语,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啃噬。过程枯燥,却带来一种心智上的踏实感。我仿佛能感受到陈洄在挑选这些书时,那种基于绝对理性和效率的丶精准的“投喂”。

我甚至开始自学简单的三维建模软件,试图将脑中那些抽象的结构先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出来。屏幕上的线条和曲面,与手中冰冷的金属零件,构成了两个相互映照的世界。

偶尔,我会和Maria邮件联系。她发来一些艺术中心的新动态和当地艺术界的新闻。我也会把一些新作的实验小样拍给她看。她的回复总是简短而切中要害:「力度不够」丶「颜色太直接」丶「试试电解」。

奥列格从乌克兰发来邮件,附了几张他的新作照片。依旧是巨大丶粗犷丶充满力量的金属构成,但背景变成了战火摧残後的废墟。照片里,他站在作品旁,表情更加沉郁,眼神却依旧锐利。我回复了几句话,谈了些技术细节,没有触及战争。有些痛苦,无需言说,都在材料里了。

日子在实验丶阅读丶偶尔的邮件往来中平稳流逝。新系列的作品逐渐积累了方向。它们不再是鲁尔区那种混合着历史悲怆感的宏大叙事,而是变得更冷峻丶更内敛丶更专注于形式语言本身的探索,探讨着标准与变异丶秩序与混乱丶工业与人手痕迹之间的微妙平衡。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我带着速写本去了郊外的废车场。不是去寻找现成的材料,而是去观察。观察那些被压缩成标准立方体的汽车残骸,看它们如何在绝对的暴力下,仍保留着一些无法被彻底磨灭的丶属于原本形态的挣扎痕迹。

我在一堆废铁前坐下,快速勾勒着那些扭曲的丶却又被规整框架束缚的形态。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一个陌生的国内号码。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请问是张宸之先生吗?”一个陌生的丶礼貌的年轻男声。

“我是。您哪位?”

“张先生您好,冒昧打扰。我是《艺术前沿》杂志的编辑,赵。我们杂志近期在策划一个关于‘後疫情时代青年艺术家生存与创作状态’的专题,注意到了您之前在德国的驻留项目和近期的一些动向,不知您是否方便接受一个简短的电话访谈?”

我愣住了。《艺术前沿》是业内相当有分量的刊物。他们怎麽会注意到我?Maria推荐的?还是……

我压下疑惑,保持了冷静:“谢谢关注。不过我近期作品还在探索阶段,可能不太适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