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springs > 安好(第1页)

安好(第1页)

安好

周禹离开後的日子,像一幅褪了色的油画,底色是永恒的灰蓝,但细看之下,生活的笔触仍在缓慢而固执地增添着新的层次。

“过期春天”基金会逐渐步入正轨。我并未过多干预具体事务,仍交由专业的团队运营,但我会定期查看递交上来的申请材料和作品集。这成了我与外界保持的丶为数不多的丶有温度的连接。

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画作丶雕塑草图丶影像计划,充满了生涩的锐气丶笨拙的真诚和未被市场驯服的野性。看着它们,我时常会走神,想起周禹翻看我那些涂鸦时,虽然看不懂却依旧认真的眼神。

他会怎麽说呢?大概会蹙着眉,用他那套投资回报率的理论分析半天,最後叹口气,说:“好吧,虽然看不懂,但既然你喜欢,那就投。”

想到这里,嘴角会不自觉地牵起一丝极淡的弧度,随即又被更深的寂寥淹没。他留下的金钱,正以一种他或许从未想过的方式,滋养着与他那个世界截然相反的丶脆弱而自由的梦想。

---

我的生活依旧大部分时间困在工作室里。创作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呼吸,必要,且无法停止。

画架上那幅《路径》早已完成,被一位颇具眼光的策展人看中,想要收录进一个关于“记忆与当代性”的群展。我同意了。送走画的那天,工作室陡然空出一大块,像心里某个角落也被轻轻掏空。

我没有立刻开始新的宏幅创作,而是重新拾起了速写本。不再画那些沉重的情感与记忆,而是开始画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

窗外电线杆上停歇的麻雀,被风吹雨打後残缺的蛛网,清晨在窗台上凝结又蒸发的露珠,甚至只是一杯冷掉的黑咖啡表面逐渐平复的涟漪。

笔触变得极其缓慢丶专注,近乎一种禅修。我在捕捉那些极易被忽略的丶瞬息即逝的存在瞬间,试图在其中找到一种绝对的丶近乎残酷的宁静。这些画没有任何目的,不为了展览,不为了出售,甚至不为了给任何人看。它们只是我存在于此的丶安静的证据。

偶尔,我会戴上那枚银杏叶项链,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久了,也就染上了体温。

---

生活并非全然死寂。周禹生前的几位好友,尤其是那位特别助理林先生,会定期与我联系。起初是出于责任,汇报基金会的运营状况,後来,偶尔也会带来一些行业内的消息,或者只是简单地问我近况。

“张先生,最近天气变化大,请注意身体。”“下周有个艺术慈善晚宴,主办方发出了邀请,您看……”“周总之前关注过的一位青年艺术家,最近在798有个展,或许您会有兴趣。”

我大多婉拒了那些需要抛头露面的场合,但偶尔,我会答应去看那个展。

穿着简单的便服,混迹在衣着光鲜的艺术圈人群里,安静地看画,听那些晦涩或夸夸其谈的评论。

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也没有人知道我和这场展览背後那点微弱的丶用金钱构建起的联系。

这种感觉很奇怪,像一个隐形的旁观者,观察着一个我曾渴望融入丶如今却自觉疏离的世界。

看展结束後,我会独自沿着798冰冷的铁道散步,直到夜色深沉。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空气清冷。

我会想起周禹陪我来看展时,那种努力想要理解却又难掩商业本能分析价值的样子,心里泛起细密的酸楚,却也有一丝奇异的温暖。

---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午後。

我妈毫无预兆地来了北京,提着大包小包的家乡特産,塞满了我的冰箱。“你看看你,又瘦了!脸色这麽白,是不是又没好好吃饭?”她围着围裙,在我的小厨房里忙活,锅碗瓢盆碰撞出久违的丶属于“家”的嘈杂声响。

她绝口不提周禹,只是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琐事,邻居的八卦,逼着我喝她煲了一下午的汤。那汤很烫,味道浓郁,带着她独有的丶近乎固执的关爱。

喝到一半,我的眼泪毫无预兆地掉进碗里。她停下了唠叨,安静地看着我,然後走过来,用那双布满薄茧的丶温暖的手,轻轻抱住了我的头。“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她的声音带着哽咽,“妈在呢。”

那一刻,所有强装的平静土崩瓦解。我像个走失了很久终于找到家的孩子,在她怀里嚎啕大哭,把所有的委屈丶恐惧丶思念和盘托出。她只是轻轻拍着我的背,一遍遍地说:“我知道,妈都知道……”

她在北京住了一周。那一周,工作室里飘满了饭菜的香气,阳光透过擦干净的玻璃照进来,画具被归拢得整整齐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