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商户之女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血泪与期盼。

这本凝聚着她们全部希望的册子,通过井家那四通八达、却也时刻面临风险的商路,绕开层层可能的阻截,几经辗转,最终被秘密送达了京城御史台。

接下来的日子,是望穿秋水的等待。

十个月,三百个日夜,每一刻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终于,一封盖着刑部大印、宣告案件重审的公文,如同穿破阴霾的曙光,抵达了她们手中。

次年谷雨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苏父沉冤得雪,官复原职的旨意正式下达。

临行前夜,月色朦胧,苏父拒绝了所有送行的宴请和喧嚣,独自一人,踏着湿润的青石板路,来到了偏僻巷弄深处的“晏井居”小院外。

他并未叩门,只是静静地在院墙外站了许久,隔着半开的院门,目光温柔而复杂地投向院内。

小小的院落里,红泥小炉燃着松枝,发出噼啪的轻响,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两张年轻的脸庞。

井方舒与苏清晏共披着一袭宽大的云纹素锦斗篷,肩挨着肩,一起守在小炉旁。

井方舒衣袖半挽,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正专注地示范着如何掌控火候,她的侧脸在火光下显得英气而柔和。

苏清晏则微微偏头,听得认真,唇角含着恬静的笑意,几缕未束好的柔软发丝被晚风撩起,与井方舒垂落的几缕乌发悄悄纠缠在一处,难分彼此。

苏父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

他看见苏清晏抬手,极其自然地为井方舒将一缕被风吹乱的鬓发抿到耳后,指尖的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他又看见,当茶壶滚沸,苏清晏下意识伸手去提时,井方舒几乎是同时地、无比自然地伸手,稳稳地接过了那烫手的壶柄,温热的指尖不经意间擦过苏清晏的手背,两人相视一笑,那默契无需言语。

石案上,摊开的不仅仅是账册和诗稿,更是她们并肩作战、心意相通的证明。

月光和炉火交织的光影下,他从未见过自己的女儿如此生动鲜活。

那双眼睛里闪烁着的不再是深闺的幽怨或恐惧,而是明亮的光彩、安稳的幸福,以及一种沉静的、源于内心的力量。

那是他身陷囹圄时,无法想象女儿能拥有的模样。

“父亲?”苏清晏不经意间抬眼,瞥见门口沉默伫立的身影,顿时惊得站了起来,脸上掠过一丝慌乱,下意识想将身上的斗篷裹紧些,仿佛被窥见了什么秘密。

苏父的目光在女儿和井方舒之间短暂地停留了一瞬,那眼神里有感慨,有释然,更有深深的、难以言表的感激。

他没有走进院子,只是抬手,温和却不容置疑地止住了苏清晏欲出口的解释或问候。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了井方舒身上,

这个曾被他视为“商贾之女”的姑娘,此刻在他眼中,已然承载了太多的分量。

他抱拳,对着井方舒,深深地、郑重地一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饱含着千钧的重量:“井姑娘,北疆三年……苏家上下,多谢。”

这“多谢”二字,道尽了所有未出口的托付、冒险与守护之恩。

语毕,他不再多言,甚至没有再看女儿一眼,仿佛生怕打破了这院中的宁静与温暖,转身便走。

只是,在他方才站立过的石桌边缘,一枚温润的、象征着身份与权力的官印,被他悄然无声地、稳稳地留在了那里。

夜风中,似乎还飘着他转身时留下的一句轻语,带着托付的意味,清晰又模糊地传入院内:“……若遇麻烦,凭此印……可去寻吏部王侍郎,他是为父故旧。”

番外

开春后,料峭寒意还未完全褪尽,枝头却已悄然缀上嫩绿新芽。

苏清晏的几箱书卷与素雅衣衫,伴着早春清冽的风,一同搬进了井方舒位于城西的别院。

那院落不大,却极雅致,白墙如宣纸铺展,黛瓦似墨线勾勒,几竿修竹倚着镂花木窗。

每日晨光熹微时,薄雾尚未散尽,几缕金线便已偷溜过窗棂。

井方舒总是先醒来,她侧卧着,目光描摹枕畔人恬静的睡颜。

苏清晏乌发如云,散落在素色软枕上,长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柔和的阴影,呼吸清浅均匀。

井方舒唇角不自觉地弯起,带着暖意,她极轻地起身,赤足踩在微凉的地板上,生怕惊扰了这份安宁。

她熟练地拈起一小块暗香浮动的沉香,放入小巧的博山炉鼎中。

炉盖轻合,一线青烟袅袅升起,如丝如缕,在静谧的空气中盘旋、缭绕,拂过苏清晏舒展的眉宇,又悄悄亲吻她微启的唇畔。

看着那烟丝缠绕着枕畔人的青丝,井方舒眼中盈满温柔。

她静静地凝视片刻,直到苏清晏的睫羽如蝶翼般微微颤动,才轻声靠近,取过妆台上的螺子黛。

“晏晏?”她的声音带着晨起的微哑,柔得像溪涧淌过的水,“醒了?今日替你画远山黛可好?”

指尖已轻柔地抬起对方精巧的下巴,准备落笔。

苏清晏慵懒地“嗯”了一声,眼睑半开半阖,还未完全清醒,却已温顺地仰起脸,将整副面容完全交付于她,像只信赖主人的猫儿。

温热的呼吸拂过井方舒的手腕。偶尔,苏清晏会起了玩心,趁那黛粉将落未落之际,故意蹙起好看的眉头。

井方舒手腕一抖,笔尖险些扫过她的额角,不由轻呼:“呀!”

苏清晏便再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肩膀微颤,眼底盛满了促狭的星光。

井方舒佯装薄怒,捏了捏她的鼻尖:“促狭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