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您性子静,怕您受了委屈也不肯说…”
张娘子粗糙的手指笨拙地拍了拍苏清晏的手背,带着令人心安的暖意。
那荷包沉甸甸的,还残留着绣娘们贴身存放的温热体温。
苏清晏猝不及防地被这股最朴实无华的暖流击中,连日来强撑的坚强瞬间溃堤。
她紧紧攥着那小小的荷包,仿佛攥着冰天雪地里唯一的火种,滚烫的泪水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大颗大颗地砸落在褪色的、沾着米灰的青布裙裾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锦上添花何其易,雪中送炭…才是难能可贵的真金火炼。
这带着井方舒遥远却从未缺席的守护,让她冻僵的心湖,终于泛起了一丝生机的涟漪。
“谢谢…多谢各位姐姐…”她哽咽着,声音细碎颤抖,却带着重获的力量。
“快别哭了小姐,”另一个年纪略小的绣娘赶紧出声,声音带着点慌乱的心疼,“灶上还煨着点热汤,我们给您端进来暖暖身子?”
搜集罪证的过程异常艰难,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井方舒凭借井家行商四海的便利,三次跋涉至苦寒的北疆。
每一次行程都浸透着风霜与危险。
边关哨卡的严密盘查、巡抚爪牙无处不在的窥探,都让她绷紧了神经。
她乔装改扮,混迹于商队之中,那双惯于拨弄算盘、此刻却沾满风尘的手,小心翼翼地接触着知情人,每一次交易、每一次攀谈,都只为套取巡抚克扣军饷的铁证。
她的眉宇间染着不易察觉的疲惫,眼底却燃烧着坚定的火焰。
三次往返,风尘仆仆,终于将如山铁证稳稳握在手中。
与此同时,苏清晏守在京城那座承载着太多回忆、也太过空旷的宅院里,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故纸堆中。
烛火常常燃至深夜,映照着她略显苍白的侧颊和专注的眼眸。
她纤细的手指一页页拂过父亲留下的旧日公文、笔记、诗稿,不放过任何一丝墨痕。
长时间的伏案令她肩颈酸痛,时常忍不住轻轻揉捏。
终于,在一个月色清冷的夜晚,她在一份尘封已久的律法草案批注旁,发现了那个令她心脏骤停的细节。
那刻意模仿、却终究在转折处露了怯的笔迹,与父亲端方刚正的字体截然不同!
她指尖冰凉,猛地攥紧了纸张,呼吸都停滞了片刻,随即是汹涌而来的愤怒与确认的悲凉。
巡抚篡改律法的铁证,就在这无声的笔锋较量中被她捕捉。
最险的一次经历在北疆。
井方舒为了取得一本记录着巡抚贪墨巨细的密账,行踪不慎暴露。
那是巡抚余党的一处隐秘据点,守卫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