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得要不少钱。”
“唉。”
“你家明朝去启蒙的话,七两银子的束脩是要的,还要拜师礼,腊肉,芹菜什么的,这些五百文是要的,笔墨纸砚这些,好点的一两银子,差点的三百文。”
沈老太太叹口气道:“再者就还有中午的一顿饭,只能在外面吃,这一天起码就是三文钱,我家孙儿一般都要五文。”
“这样费钱啊。”
“这还算好的,我家大儿子,如今是秀才,更加费钱。”沈老太太虽然是在抱怨,但是语气里的自豪都盖不住。
胡翠兰笑道:“虽然秀才郎费钱,但是若是出息了,以后就是官身,婶子可就享福了。”
沈老太太听到这话,露出一抹笑道:“讨你吉言了。”
“这孩子念书,可要考虑好了,别最后糟蹋了银子。”
胡翠兰笑道:“孩子小,家里也宽裕,总想让孩子去试试,万一是那块料呢。”
沈老太太点点头道:“也是,都是做父母的,为了孩子都是一样的心思。”
胡翠兰点点头道:“是啊,我们在村里辛辛苦苦一辈子,总不想孩子再在地里刨食。”
“不过婶子,不瞒你说,我也不盼别的,只要我家明朝不在偷鸡摸狗,讨嫌我就放心了,其他的我也不求了。”胡翠兰叹口气道。
周家小子的事,沈老太太也知道,谁家摊上那样一个孩子都是要叹气的,小时候就这样……日后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样呢。
不惑沈老太太可不敢多说,笑着道:“孩子还小呢。”
“是是是,期盼着还小,能改过来。”
“婶子先忙吧,我去找赵妹妹说说话。”
“去吧,她如今肚子大了,也不方便出门了,你来找她说话,她肯定高兴。”
“嗯。”
胡翠兰进屋的时候,赵氏正在给二丫补衣服。
胡翠兰笑着道:“没吓着你吧。”
赵氏抬眼笑道:“胡姐姐来了。”
“嗯,来看看。”
“你手艺倒是巧啊。”
“随便做做。”赵氏笑道:“二丫的衣裳坏了,二弟妹然后我给她补补。”
“想不到你们妯娌倒是和气。”
胡翠兰往日可是知道的,这沈家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热闹得不行。
赵氏点点头道:“是小二劝我的,我如今肚子大了,要照顾好自己,和家里人口和气些,总是没错的。”
“也是。”
“还是你家小二懂事,我家明朝……我都不想说了。”
“那就不说了,来吃糕点。”
“好。”胡翠兰点点头。
两人一直聊天,到沈家快吃饭的时候时候,胡翠兰才回去,两人都是爽利的,也聊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