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阿禾在整理药柜时,现了一个上锁的木盒。他好奇地问沈清辞:“师父,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呀?”
沈清辞接过木盒,轻轻打开,里面放着一枚刻着“萧”字的玉佩,还有一沓泛黄的信纸。她拿起信纸,递给阿禾:“这些,是你萧师父当年在京城受苦时,写给我的信,只是那时候,我一封也没收到。”
阿禾接过信纸,小心翼翼地展开。信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却带着几分潦草,想必是在匆忙中写就。信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沈清辞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清辞,今日天牢里格外冷,我想起你给我的汤婆子,掌心似还留着暖意。待我出去,定陪你再登听雪楼,看红梅映雪……”
阿禾看着信,眼眶渐渐湿润。他抬头看向沈清辞和萧玦,只见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岁月沉淀后的温柔。
第七章故地忆往昔
重阳节那天,天高气爽。萧玦提议去城外的山上登高,沈清辞欣然应允,阿禾也吵着要一起去。
三人提着食盒,沿着山路缓缓而上。山上的枫叶红得似火,秋菊开得正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萧玦牵着沈清辞的手,走在前面,阿禾跟在后面,蹦蹦跳跳地采着野菊。
走到半山腰的一处凉亭,三人停下歇息。萧玦打开食盒,里面装着沈清辞最爱的桂花糕,还有他亲手酿的菊花酒。沈清辞拿起一块桂花糕,递到萧玦嘴边:“尝尝,还是当年的味道吗?”
萧玦咬了一口,笑着点头:“是,和你第一次给我做的一模一样。”
沈清辞脸颊微红,想起当年萧玦刚从京城回来时,她就是做了桂花糕给他吃,那时候他又瘦又憔悴,吃着桂花糕,眼眶都红了。
阿禾喝着菊花酒,好奇地问:“师父,你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像这样一起游玩啊?”
萧玦放下酒杯,望着远处的山峦,缓缓道:“是啊,那时候我们在乌镇,每天一起去茶馆听书,一起去河边看乌篷船,下雪的时候,就一起去听雪楼赏雪。”
“那京城呢?京城是不是很大啊?”阿禾又问。
沈清辞轻轻抚摸着阿禾的头,轻声道:“京城是很大,但是也很危险。你萧师父当年在京城,吃了很多苦,若不是心里想着要回来找我,或许就挺不过来了。”
阿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萧玦脸上的伤疤,小声道:“萧师父,你一定很爱师父吧?”
萧玦看向沈清辞,眼中满是温柔:“是啊,我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你师父,最骄傲的事,就是守住了和她的约定,陪她一起走到了白头。”
沈清辞靠在萧玦肩上,望着漫天的红叶,心中满是幸福。岁月匆匆,容颜已老,但他们的爱,却如同这山上的松柏,历经风雨,愈坚韧。
第八章雪落听雪楼
年末,江南又下起了雪。
听雪楼前的红梅开得正艳,白雪红梅,依旧是当年的景致。萧玦和沈清辞携手登上听雪楼,阿禾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件厚厚的披风,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披上。
萧玦凭栏远眺,看着漫天飞雪将乌镇染成白色,轻声道:“清辞,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约定的时候吗?那时候我说,等我回来,就陪你此生共赏江南雪,共赴余生路。”
沈清辞点头,眼中泛起泪光:“记得,我以为你不会回来了,等了三年,每天都拿着你给我的玉佩,坐在这听雪楼前,望着京城的方向。”
“让你受苦了。”萧玦握住她的手,轻轻摩挲着,“不过还好,我回来了,没有辜负你的等待。”
阿禾站在一旁,看着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模样,心中满是感动。他从怀里掏出一幅画,递给他们:“师父,萧师父,这是我画的听雪楼,还有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像画里一样,永远都这么幸福。”
萧玦和沈清辞接过画,画中,听雪楼前,一对年轻的男女并肩而立,男子身着玄色锦袍,女子身着素色锦袍,雪花落在他们身上,宛如仙境。画的右下角,写着“此生共白头”五个字。
沈清辞笑着擦了擦眼角的泪水:“阿禾,画得真好,比当年的我们还要好看。”
萧玦将画递给沈清辞,轻声道:“收好吧,这是我们的念想,也是阿禾的心意。”
雪越下越大,萧玦牵着沈清辞的手,慢慢走下听雪楼。阿禾跟在后面,手里提着灯笼,灯笼的光映着他们的身影,在雪地上拉得很长很长。
回到医馆,沈清辞煮了一壶热茶,三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热茶,聊着往事。窗外的雪还在落,屋内的暖意却驱散了所有的寒冷。
夜深了,阿禾回房休息,萧玦和沈清辞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萧玦轻声道:“清辞,这一辈子,有你陪着,真好。”
沈清辞靠在他肩上,轻声应道:“嗯,此生有你,足矣。”
雪花落在窗棂上,出轻微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的爱情祝福。他们的故事,如同这江南的雪,纯净而绵长,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成为了乌镇最动人的传说。
喜欢缘,永无止境请大家收藏:dududu缘,永无止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