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第三策,名为:导其向佛,宗教绝育!”
唰!
整个两仪殿顿时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群臣面面相觑。
导其向佛!
大家还能理解。
佛教自汉传入,历代多有扶持,用以教化百姓,安抚人心,算不得新奇。
但……宗教绝育?
这又是何意?
绝育?让谁绝育?怎么用宗教来绝育?
这个词汇太过直白,也太过骇人听闻。
就连御座上的李世民,眉头都紧紧皱了起来,眼中充满惊疑不定。
“恪儿,宗教绝育……此四字何解?”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面对李二和群臣惊疑的目光,李恪神色却依旧平静,从容解释道:
“父皇,此‘绝育’并非指伤人身躯!”
“而是……绝其好勇斗狠之根性,绝其未来反叛崛起之根基!”
李恪环视殿内群臣,凯凯而谈:“突厥部众,世代信奉萨满,崇拜力量!”
“此乃其民风彪悍、屡为边患的文化根源之一。”
“若要长治久安!”
“除政治、经济手段外,必须从这文化根源上,潜移默化,加以引导甚至……置换!”
“而佛教……”
李恪话锋一转:“主张慈悲为怀,戒杀生,修来世,忍辱负重。”
“其教义……恰与突厥崇尚的武力征服、掠夺杀戮之风,截然相反!”
“若能让佛教在突厥地区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便可削弱其侵略性!”
“故此,儿臣建议,朝廷可有意识地扶持佛教,在突厥各部的传播!”
李恪提出具体措施:
“例如,由朝廷出资,或鼓励高僧前往突厥地区建立寺庙,传播佛法。”
“对于愿意前往突厥弘法的僧侣,给予优待,甚至授予度牒、师号。”
“但仅此还不够!”
李恪的声音陡然变得锐利起来,“必须加以引导,使其为我所用!”
“儿臣提议,可颁布法令:突厥部众,每户家庭,若有两子及以上者,必须择一子,送入朝廷指定之寺庙,出家为僧!”
“什么?”
“强制出家?!”
此言一出,顿时有文官失声惊呼,这简直……
“并非强制,乃是‘规定’,二者大不相同!”
李恪纠正道:“同时朝廷可配套颁布优惠!”
“凡有子弟出家为僧之家庭,可减免部分牛羊赋税,并免除该家庭一名壮丁的兵役征发!”
打一棒子,然后给个甜枣,这才是核心!
李恪分析道:“突厥家庭,多以放牧为生,壮丁既是劳动力,也是战力。”
“出家一人,便可免赋免役,对于寻常牧民而言,乃是实打实的好处!”
“足以吸引许多生计艰难之家主动送子出家。”
“而此举之妙处在于……”
李恪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一则可大大减少突厥潜在的青壮兵源!”
“十户出一僧,千户便是百僧,万户出千僧!”
“假以时日,其丁壮数量,必然显著下降!”
“二则!”
“这些出家为僧的突厥青年,自幼接受佛法熏陶,耳濡目染皆是慈悲、忍让、戒杀之说,其凶悍野性将被极大磨平。”
“即便将来还俗,其心性也已大变,再非昔日只知弯弓射雕的狼崽子!”
“此策,名为‘导其向佛’,实则是以慈悲之名,行釜底抽薪之实!”
“潜移默化之间,绝其尚武之风,弱其征战之本,故儿臣称为宗教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