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逢秋笑了笑,从自己的行李箱里,翻出来一个黑色的棒球帽,又从抽屉里拿了个一次性口罩,递给祝云起。
帽子和口罩都是剧组人员的必备品,他这个导演能用上的时候虽然不多,但有备无患,箱子里向来都是备着的。
“谢谢林导。”祝云起笑着把帽子戴好,又戴上口罩,还把帽子往下压,确定把自己的脸遮的严严实实的。
“走吧。”寻玉臣说,“下楼去买份早饭,路上吃。”
林逢秋他们到云家村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自发地开始清理灾後的淤泥了。一辆辆运送物资的车也开到了云家村外,村内的路本就狭窄,现在淤泥堆积,更是进不去,只能靠一辆辆手拉车往里面运东西。
运输的人负责运送,接管物资的负责人组织分发物资,老人和小孩排在前面,人民子弟兵和青壮年们都在清理淤泥,一切看起来都很井然有序。
施黎明他们的车已经报废了,好在大家都没事,精神也不错。在等林逢秋他们来的时候,几个热心的摄影师还帮忙铲了几推车的淤泥,弄得身上有些脏,脸上却带着笑。
林逢秋虽然一直和施黎明保持着联络,但直到此时接到人,看到大家都没事,他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
祝云起第一次来这种地方。他前二十年衣食无忧,後来遇到了贺乘风,吃的最大的苦也就是感情上的苦了,这种明明距离最繁华的城区都只有两个小时路程的城中村,是他从未来过的地方。
道路本就不宽,对面来车会车都要担心擦挂,现在被淤泥堆积,路边又是各种被冲出来的杂物,更是连人走过去都显得勉强了,他看了看自己裤脚上不知道什麽时候沾染的黄泥,抿了抿唇。
寻玉臣看他沉默,开口道:“不习惯就回车上去吧。”
“我只是觉得,我今天捐款捐少了。”
“有些事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寻玉臣看向排队领物资的老人和小孩们,轻声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关注这件事,政府也会更加重视灾後重建,想办法助农,只有这样才能让云家村迅速地恢复生机。”
祝云起明白了:“所以昨晚你才会特意在微博上说这件事。”
“嗯。”寻玉臣又道,“也不用太担心了,我昨晚也跟爸提了,公司会再捐一部分物资过来。”
不远处,林逢秋也在和施黎明谈论云家村的事。
“咱们之前租的小诊所,也被淹了。”施黎明说起这事,都觉得他们实在走运,“我还没见过这麽淹得这麽深的水,也幸好咱们在城中村的戏份都拍完了,不然才是真的麻烦。”
只是被困了两天,说起来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林逢秋看了一眼他们周围勉强清理出的一块堆放物资的地方,语气有些低:“云家村没有人员伤亡吧?”
“有人受伤,但伤得不重。”施黎明叹了口气,“就是清淤工作难,而且这种灾害也没什麽保险会赔,那些被淹了的房子和铺面,别看只是小店铺,损失可能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他们今早上帮忙清淤的时候,难免和受灾的居民们闲聊了几句,天灾无情,他们也只能尽力帮一帮。
林逢秋看向一个个忙碌清淤的身影:“我们筹备的物资都送过来了,过几天华影也会再捐一笔日用的生活物资,现在关注这件事的人也很多,相信衆志成城,灾後重建工作会顺利的。”
“嗯,走吧。我们啊,也得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了。”施黎明最後回看了一眼云家村,上车,关上了车门。
帮忙分发物资的志愿者里有许多的年轻人,看到施黎明他们一行人提着大包小箱的,难免多看了几眼,这一看,就愣住了。
刚才那戴着口罩的高个子男人,怎麽越看越像影帝啊?
不等他再细看,施黎明他们就上车了,那辆车是一辆房车,停在一排大货车的旁边,显得格外显眼。
他问同伴道:“李哥,前不久是不是有剧组来咱们村取景了?”
他平时在市区中心上班,父母住在云家村,这次村里涨水的事把他急坏了,早上一收到水退的消息就赶回来了。
“是有个电影剧组,导演好像姓林还是姓李?哎搞不清哦。倒是主演我远远地见过一眼,高个子,瘦瘦的,长得俊得很。”被他询问的中年男人把手里的牛奶面包发给一个小孩,还顺手捏了捏小孩的脸颊,“我听书记说,咱们现在发的这批物资,就是他们剧组捐的。”
导演姓林。
电影剧组。
年轻男人想起昨晚在网上看到的微博,目光忍不住朝他们离开的方向看了过去。但车辆已经走远了,只有一条宽宽的道路延伸向远方。
--------------------
要杀青了。
做了一些功课,文戏多的电影前期准备做得够细致入微统筹做好,按时按量,保证效率和质量,2个月左右杀青很正常。像陈思诚拍唐探也是3个月就拍完了。
然後後期剪辑如果是厉害的工作室,一般2到3个月也能完成(不需要特效的情况下)。送审顺利,2个月左右能拿到龙标,就可以安排上线影院。
因为是小说嘛,我就按照最顺利最理想的情况来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