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53章 鹏城初探潮涌心头(第3页)

第153章 鹏城初探潮涌心头(第3页)

摊主是位老师傅,从老花镜后面打量她们一眼,慢慢展开面料。

那是一卷进口丝绒,在灯光下泛着微妙的光泽,手感柔软却挺括。

“意大利来的,最后几米了。”老师傅说,“三十五块一米,不还价。”

沈秀竹把面料贴在脸上感受质感,又对着光看它的垂坠度。

她转头看沈秀兰,眼睛亮晶晶的:“姐,这个做晚礼服一定漂亮。”

沈秀兰上前摸了摸面料,又从包里拿出小本子查阅。

片刻后她点头:“买二十米。不过要问问能不能长期供货。”

老师傅听到这话,态度热情起来:“你们要是长期要,我可以叫香港的儿子进货,每个月能供两百米左右。”

沈秀兰仔细询问了供货渠道和价格,在本子上记下联系方式。

付钱时,她特意多给了五块钱:“师傅,以后有好货先给我们留着。”

下午她们转到成衣区。沈秀兰重点考察了几家大型批档口,和老板们攀谈起来。

一个姓林的福建老板很健谈,带她们看了自己的生产线。

“我们这里三天就能出一个新版,”林老板自豪地指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今天香港电视上明星穿的衣服,下周我们就能仿出来。”

沈秀兰仔细观察工人的操作流程,现他们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效率很高。

她想了想问:“如果我想做原创设计,小批量生产,能接吗?”

林老板点头:“可以,但起订量要三百件。多了我们可以帮你分销。”

回招待所的路上,沈秀竹抱着那卷丝绒面料,兴奋地说个不停:“姐,这里太好了!什么面料都有,做什么款式都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秀兰却沉默着。她看着街道两旁越来越多的商铺和霓虹灯,心里计算着成本和风险。

在深圳设点确实能更快获取信息和资源,但投入也不小。

晚上在招待所房间里,她摊开笔记本写写算算。

沈秀竹洗完澡出来,看她蹙眉的样子,递过一杯热水。

“姐,为难了?”

沈秀兰摇头,笔尖在纸上点了点:“不是为难,是在想怎么做最划算。”

她指着刚画的流程图,“我想在bj还是主生产基地,但在这里设个设计室和样品间,秀竹,你以后可能要常驻这里。”

沈秀竹擦头的手停了一下,随即笑起来:“那我可得学好粤语了。”

第二天她们继续考察,重点看了几家服装厂。

在一家中港合资的工厂,沈秀兰学到了小批量、快周转的生产模式。

厂长亲自带她们参观,讲解如何通过优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

“市场变化快,不能压库存,”厂长说,“所以我们宁可贵点也要用小流水线,灵活调款。”

沈秀兰认真记录,不时提问。她注意到工厂里有很多女工来自内地,吃住都在厂里,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

休息时,她特意和几个女工聊了聊。

“一个月能挣两百多块呢,”一个四川姑娘笑着说,“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

考察的最后一天,姐妹俩再次来到东门市场。

沈秀兰又订购了几批样品面料,和三家供应商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

在市场门口,她看到附近新建的时装城正在招租。

她记下联系方式,对妹妹说:“走,去看看场地。”

时装城还在装修,但已经能看出规模。沈秀兰找到招商处,详细了解租金和政策。

负责招商的经理听说她们来自bj,很有兴趣:“我们正要引进一些北方品牌,丰富业态。”

回bj的前一晚,姐妹俩在招待所整理采购的面料样品和资料。

沈秀竹把每块面料仔细编号,注明供应商和价格。

沈秀兰则伏案写考察报告,笔下是一个个清晰的数字和计划。

窗外,深圳的夜景灯火璀璨。推土机还在夜间作业,为明天的建设开路。

喜欢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家了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家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