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向文像倒豆子一样,把一天的疲惫、委屈、挫败和偶尔的灵光乍现都倾诉出来。
“……又被那个策划总监批了,说我的用户洞察太浅层!气死我了!”
“……今天帮运营组盯了一场美妆直播,后台数据波动好大,流量漏斗转化率上不去,主播状态也……”
向星玮永远是那个最耐心的倾听者。
他很少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引导卓向文自己思考:“你对比过荷塘村直播和你负责的这场美妆直播的受众核心差异吗?他们的购买驱动力可能完全不同。”
“基层工作有时候更能看清用户最朴素的需求。你想想,村里的婶子们买藕粉,最关心什么?包装好看?明星代言?还是实实在在的功效和性价比?抓住那个最根本的点。”
他基层工作的经验和对人性朴素需求的洞察,往往能给困在数据和模型里的卓向文提供一种返璞归真的独特视角。
而当卓向文被巨大的工作量压得喘不过气,在视频里眼神放空、哈欠连天时,向星玮也不会强行拉着他聊天:
“困了就睡,视频开着,我陪着你。”
然后,他会调暗自己这边的灯光,拿起手边的文件安静地看起来。
屏幕的光映着他专注的侧脸,伴随着他偶尔翻动纸页的沙沙声,仿佛一道无形的壁垒,为卓向文隔开了外界的喧嚣和压力,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心安。
几个月高强度的锤炼,卓向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
他身上属于学生的青涩逐渐褪去,眼神变得更加沉稳专注,处理问题也愈发干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部门接到一个不算大但要求很刁钻的案子:为一个新兴的小众设计师家居品牌策划一次以“城市微度假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线上传播活动,预算有限,但要求有爆点潜质。
主管环视了一圈疲惫的组员,最后目光落在了卓向文身上。
“小卓,这个案子你试着独立跟一下。给你三天时间,拿出一个初步方案框架。”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卓向文压下心头的激动,用力点头:“好的,主管!”
接下来的三天,他仿佛回到了转专业备考时的状态,甚至更拼。
白天在公司收集资料、研究品牌调性、分析目标人群画像;晚上回到小屋,一边和向星玮视频,一边疯狂地头脑风暴。
“微度假,核心是情绪价值,逃离感和治愈感……荷塘村那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是不是可以借鉴?”
“预算低,就不能砸钱,得靠内容创意和精准渠道……”
“线上传播,短视频是核心阵地,但怎么做出差异化?”
向星玮在他思路卡壳时,会给出一些关于如何挖掘小而美的场景、如何用真实生活片段引发共鸣的建议。
第三天下午,卓向文顶着两个黑眼圈,将一份思路清晰、创意新颖、执行路径明确的方案框架放在了主管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