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巫妖酿造工坊经营日志应歌夜月华 > 第84章 CASEFILE2 魔女狂欢节5(第1页)

第84章 CASEFILE2 魔女狂欢节5(第1页)

第84章CASEFILE·2:魔女狂欢节(5)

叮叮当当的钱币落进收银机里,骷髅架子上下颚骨咔咔作响,足足乐了好一阵。

堂食的客人已经更换了好几波,外卖更是卖得风生水起——这可多亏了河狸们贡献的一大堆一次性竹制碗筷丶竹签和那位家居魔法师的【剥壳魔法】,毕竟这个世界还没有研发出一次性塑料制品。

经过几个小时的试营业,匠悠觉得明天有必要弄点更加方便的草叶编织的篮子筐子,竹碗消耗的太快,不知道够不够撑过今晚。

此时刚过十点,狂欢节第一波美食高峰刚刚过去,第二波尚在酝酿。

篝火广场上正在举行舞蹈活动,绝大多数客人都涌去了那边。此时摊位上就剩几桌堂食的客人还在吃吃喝喝,正好给匠悠等人休息调整的时间。

几百斤的小龙虾已经卖出大半,刚刚匠悠把三个竈头都用上了,所有大锅小锅砂锅连番上场,最忙的时候连时之坩埚都得吭哧吭哧煮龙虾——要是被安德雷看到,估计又得默默吐槽一番暴殄天物了。

匠悠咔哒咔哒地笑了一会儿,趁着现在客人不多,掏出了她买的五花肉。

她用竈火燎去皮上猪毛,以清水泡出肉中血水,焯过水後放在旁边沥干。

接下来,她把铁锅洗净,倒入少量花生油,再放入从魔女们那儿买来的麦芽糖,小火慢慢地炒糖色。

这是一项耐心的细活,必须慢慢地用小火加热,期间还得用锅铲不断搅拌,保证受热均匀。

麦芽糖在锅中逐渐融化,颜色一点点变黄,逐渐朝着红亮的棕色发展。匠悠一边翻搅,思绪也一边逐渐发散。

根据匠悠这些天从狼大婶丶魔女们和安德雷那边打听到的情报,这个国家的制糖业仍处于很不发达的阶段。原因也很简单,亨廷顿公国作为一个高纬度北方国家,缺乏最基本的制糖原料——甘蔗。

即便这是个魔法的西幻世界,制糖原料却与她上辈子的世界相似的出奇,目前人们已知的制糖原料只有甘蔗和麦芽。而以麦芽制糖是天天与麦子打交道的魔女们独家掌握的知识,制作工序也繁琐细致,并不广为人知。

这个魔法世界里的甘蔗,习性也与匠悠原本那个世界中的甘蔗相类似,主要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它们的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丶充足的光照和肥沃的土壤。

在匠悠的世界里,甘蔗最主要的种植范围广泛分布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它们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5°C-32°C,而这种气温在亨廷顿公国根本就是难以达到的高度,就算一年最热的时候能出现一两天达标的高温,也完全无法满足种植的要求。

因此,就连霍利的植物园里都未曾引进甘蔗,更不要说其他地区了。

于是,亨廷顿公国日常所需的各种糖类,99%都需要从距离小半个星球开外的南方国家进口。而这个时代即便有魔法帮助,长途大量运输货物仍然是一件昂贵又危险的事情。

一路上需要经过重重风浪漂洋过海,跋山涉水翻过崇山峻岭,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甚至会因为各种原因损失掉不少货物——沉船丶翻车丶被盗匪劫掠……商人的命都不一定能保全,更不用说货物了。

这样经过千难万险才运抵亨廷顿公国的糖,多收‘亿点点’路费,也是很正常的……吧?

因为糖价高昂,人们在生活中也是能不用丶就不用,咬咬牙硬扛丶日子也就这麽过下来了。

只有富裕的王公贵族们会奢侈地随意食用甜食,而普通人们……哪怕是像狼大婶这样生活算是优渥的中産阶级,都不舍得购买太多的白糖。

受限于此,人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抠抠搜搜到了极致的吃法:他们不会把白糖混入吃食,而会直接用小勺蘸取,含在舌尖,确保每一颗糖都在舌上融化,享受完那彻底的甜美之後,再借着这馀韵去品尝别的食物。

对此,匠悠也算是很不理解了。衆所周知,先吃了很甜的水果之後,再吃不怎麽甜的水果就只能感觉出酸意,她很好奇那些人吃完糖再去吃其他食物,到底能品出什麽样的滋味。

但……嘿,人在资源匮乏到极致的时候,是没有那麽多选择馀地的。这一点,匠悠很理解。

匠悠回想了一下,在她的记忆中,以甘蔗为主的制糖业也是从印度开始发源,逐渐传播到阿拉伯与中国,并继续蔓延向整个世界的。

其实在古时候,华夏的老祖宗们多年来食用的都是以五谷粮食的淀粉进行糊化丶糖化丶浓缩後得到的糖,或是大麦丶小麦发芽後粉碎丶发酵而成的麦芽糖,两者在古时候的称呼上没什麽区分,都被统称为“饴糖”。

而甘蔗因为保存不易,尽管这种植物在战国丶西汉丶东汉时期就开始被人种植,并被发现其榨取的汁液可以熬制成‘石蜜’或‘沙糖’,但一直到了唐太宗时期,制糖技术从摩揭陀国(印度)传入丶老祖宗们又结合自己本地资源和气候进行了本土化改良後,蔗糖才开始在扬州等地被推广起来。

在公元674年,制取土白糖的‘滴漏法’被发明出来後,蔗糖才逐渐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与饴糖平分秋色;此後又一直发展到宋代,蔗糖才从贵族奢侈品转变为普通百姓可以负担的食材。

而欧洲人就没这麽幸运了,在与这个世界发展进度类似的公元9世纪时,甘蔗丶蔗糖都尚未广泛传入欧洲,只有通过阿拉伯商人的小额贸易,作为珍贵香料供给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仅用于制作昂贵的甜品或者作为药物。比起日常所需的调料,它更是一种展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当时的欧洲人主要用蜂蜜作为甜味来源——这点也和这个世界类似,只是比起欧洲人,亨廷顿公国的人们还没学会怎麽养蜂并人工获取蜂蜜。对这里的人来说,蜂蜜更像是从天而降的幸运,而非稳定获取的收成。

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怪乎亨廷顿公国的人们不舍得用糖或蜂蜜制作橘子酱了。哪怕是匠悠所知的现代改良食谱,为了使果酱达到合适的甜味,大约每400克至600克水果(约四个苦橙)就得放400克-500克的砂糖……这在亨廷顿公国的人们眼里看来,就是把黄金往臭水坑里倒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