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小学徒
河狸与魔女们很快就掌握了捕虾的诀窍,而匠悠也拉上了满满的一笼虾。
这一笼魔鳌虾便是她们今日迟来的午餐了,匠悠支好竈台,把玫莉招呼到了身边,教她如何对付魔鳌虾,又如何洗虾丶去虾线,以及如何把这些魔鳌虾做成美味的小龙虾。
玫莉虽然与人相处时性格内向腼腆,但对付食材时却一点都不害怕,她对付龙虾特别有天赋,干活也利索,在这个方面比时不时惊声尖叫到处乱窜的洛丽莎可能干多了。
匠悠先分出了一锅小龙虾用于清蒸:“想要当一个好厨子,第一步就得先了解食材,所以这第一锅,我们只简单地用清水清蒸,只放生姜去去腥味。”
她在玫莉惊恐的视线中从头盖骨里掏出了一小瓶酱油:“当然,厨子也得熟悉一下酱汁的味道!清蒸小龙虾蘸酱油,可以同时品味两者,这可是最清新自然的吃法!”
一厨子带一学徒,做起菜来效率大增,一会儿功夫,第一盆清蒸小龙虾就火热出炉,红艳艳的虾壳干干净净,看着格外诱人。
玫莉学着匠悠的模样,剥了一只虾,先舔了一口虾黄,又咬了一口虾仁,最後用虾尾巴蘸了一点酱油,品尝了各种滋味的小龙虾。
“好好吃!”她瞬间就被这美味的虾肉俘虏了:“自带清甜的虾肉,本身就是美味,蘸上酱油之後更是解腻,让人欲罢不能!”
“要是再调点米醋其实味道更美。”匠悠有些遗憾地道,“可惜米醋我还没酿出来呢!”
除了米醋以外还有黄酒,这两样调味料也是中餐中不可缺少的灵魂,她得努力努力,把酱料都给凑齐咯。
传授完正常的剥虾方法,匠悠还把剥虾魔法也教给了两位小魔女。在魔法这一方面,洛丽莎则更有天赋,才看两遍就学会了。
第一锅虾吃完,匠悠洗了锅,重新开火,教起了玫莉红焖小龙虾的做法。
玫莉学得特别认真,所有调料放多少,什麽时候下,都仔仔细细地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匠悠见她如此好学,便也来了劲,把几种常用调料和变化都细细说了,末了还补上一句:“烹调之道,变化极多。所谓衆口难调,同一种做法,有的人觉得好吃,有的人觉得不好吃,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的人喜欢甜,有的人喜欢咸,有人无辣不欢,也有人一点辣都吃不了。有时同一道菜在两个地方,也会因为人们的口味习惯,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基础的配方只是一切的开始,而非终结。牢记基础,然後不断改进风味,让更多的客人喜爱它,这才是厨子该做的事情。”
匠悠道:“若是客人有什麽忌口,或有什麽偏好,可以在点单时询问清楚,在烹调时做出相应变化。对了,洛丽莎会净灵魔咒,每次上菜时别忘了检测一下并用留影水晶记录。这是个好传统,我们要保留下来,以免有客人闹事。”
这一锅虾又被吃的干干净净,玫莉仔仔细细地记下了味道。下一锅,做菜的厨子就换成了玫莉。
这便是上岗前的测验了,所幸这小姑娘在做菜上确实很有天分,做出来的虾与匠悠的有八九分相似,已经算是可以出师的程度。
万事俱备,接下来便是利润的分配。
三人很快就达成共识,匠悠出笼子出配方并提供经营指导与招牌,洛丽莎与玫莉负责在魔女之森着手经营【匠·悠的酿造工坊(魔女之森分店)】,洛丽莎担任分店经理,而玫莉是分店主厨,河狸们则算是免费外包人员,专门负责帮忙捞虾。
尽管河狸们很想把这些魔鳌虾一网打尽,但虾的数量实在太多,光是这麽一两趟是抓不完的。
洛丽莎便与河狸先生商量好,每当分店开张的日子,河狸们早上便游去魔女之村兰洽洛将装着虾笼的筏子拖回来,捕完虾後再把虾送到兰洽洛。这样一来河狸们便能自己动手,逐渐解决掉魔鳌虾这一心头大患,两位小魔女也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地开分店了。
分店所有的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後便得到了净收益,这些净收益五成交给匠悠,五成由洛丽莎和玫莉两人自行分账,匠悠不多加干涉。
分店後续经营丶售卖所需的各种酱油酱料,都算作支出,需以成本价格向总店购买,这样账目更加清晰,也方便计算。
目前分店的主要商品就是酱油和小龙虾。等小龙虾的时节过去,匠悠还需要提供新的吃食配方来招揽顾客。
主店还没正常开张丶分店就风风火火地经营起来了,这做法似乎有那麽点点离谱,但能把钱赚到手便是王道,其他的事没必要计较那麽多。
三人商量妥当,龙虾也捕得差不多,她们便决定回村里找安德雷见证一下立约。匠悠还打算顺便问问这分店的执照和招牌要怎麽弄。
告别了快乐的河狸们,三人的回程又快又轻松,满载二十笼龙虾的筏子很快便在兰洽洛的码头停稳,匠悠也在女巫集会所看到了安德雷的身影。
“嗯?开分店?这麽快?”饶是早已习惯骷髅架子风风火火作风的安德雷,在听完匠悠的话後也微微一惊,他想了想:“分店手续不难,我待会押送那两具尸体回城时顺道就给你们办了。”
“哦,案子查的怎样?”匠悠顺口问了声。
“没什麽进展。”安德雷耸耸肩,“死的都是小混混,本身也没什麽来头,一死线索就断了个干净。老实说,我觉得整个事情都透着一股临时起意丶随手试探的气息。”
他擡眼看向埃斯顿西城的方向:“就好像,某人一拍脑袋忽地想出了这个主意,借此试探我的能力。若是成了,他能从中获益;不能成,那也无所谓,一脚下去,他便摸清了水的深浅。
“我觉得,他的目标未必真的是魔女之森,而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