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轲赴永川
静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陈队长办公室,室内烟雾缭绕。
新任法医顾问刚带着工具箱离开,那份尸检报告摊在办公桌中央。
纸张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数据图表和科学推论。
最後认定为李灿女富豪为自杀。
年轻刑警小贺捏着报告复印件,脸上是如释重负道:“陈队,您看!接地电阻超标导致电流泄漏,铝制窗框形成电解回路,空调外机滴下的冷凝水成了导电介质,再加上死者脖子上那条金项链。
这一连串巧合凑在一起,正好形成了致命的电流通路,逻辑链全对上了!这就是场倒霉到极点的意外!”
陈队靠在皮椅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他伸手拿起报告,指尖划过淘宝订单号TB200907047那行字,又停在微孔注射器丶□□胶囊的标注。
陈队声音低沉地喃喃自语:“死者自己网购了下毒工具,还把□□注入了日常吃的药瓶,明显是早有自杀念头。这下,药瓶里的残留毒物也有了说法。”
“可不是嘛!”小王立刻接话。
“法证科还说了,项链扣内侧的微型针孔,跟那支微孔注射器的口径完全吻合。死者胃容物检测也只检出了茶碱,没找到达到中毒剂量的降压药。她分明是在准备自杀的节骨眼上,先被漏电的电流给电死了!所有疑点都解释通了!”
陈队没接话,目光落在报告那张死亡机制闭环流程图。
箭头从电流泄漏指向导电介质,再到人体触电,都有数据支撑。
他长长叹了口气。
“局里以前的检测设备跟不上,老法医的经验也没覆盖到这种特殊触电案例,初期走弯路不奇怪。现在证据摆在这里,科学不会骗人,我们得认。”
说着,他撑着桌面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
外面的阳光涌进来,楼下车水马龙,鸣笛声丶人群的喧闹声隐约传来。
这个意外结论,既能回应上级的催促,给公衆一个交代,也能让笼罩在云端之眼项目上的阴云尽快散开,是眼下最稳妥的结果。
“那就按意外事故暂结吧。”陈队的声音疲惫。
“你去通知宁轲,解除她的行动限制。这案子折腾这麽久,大家都辛苦了,到此为止。”
“好嘞!”小贺精神一振,脚跟轻轻一碰,转身快步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陈队一人。
他再次拿起那份报告,目光死死钉在“避雷系统接地电阻超标和空调排水管私改这两行字。
二十多年的刑侦生涯,让他骨子里藏着对巧合的警惕。
这一连串“意外”太严丝合缝了,像有人提前算好了每一步,精准地利用了环境里的所有漏洞,将谋杀僞装成了天意。
他再怎麽怀疑,证据就是证据。
冰冷的科学数据面前,他那点模糊的直觉,连一句再查下去都撑不起来。
(视角转换:宁轲)
警方的通知是通过座机打来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公式化地告知解除嫌疑,恢复行动自由。
宁轲握着听筒的手,听着。
她震惊的是警方给出的结案报告,
意外?
案件这麽多遗漏的差池,就这麽死于一场被科学盖章的丶轻飘飘的“意外”?
电话挂断後没多久,工头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语气轻松:“宁轲啊,案子结了就好!你这段时间也累坏了,好好在家休息几天,工地上的事不用急着回来!”
紧接着是姜鹿的微信,消息一条接一条:“轲轲!警方说你没事了!太好了!压在头上的石头总算是挪开了!晚上我带火锅底料去你家庆祝!”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场风波真的随着“意外”结论画上了句号。
只有宁轲清楚,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这个结论太完美了。
完美到所有疑点都被巧合覆盖,完美到连自杀预备都成了意外的铺垫。
她能想象到,那个真正的黑手,此刻或许正躲在某个角落冷笑。
对方不仅敢杀人,还能利用物理规律丶环境漏洞,把谋杀僞装成连法医都挑不出错的意外。
这份算计,让宁轲的後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
宁轲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人群。
行人提着菜篮子匆匆走过,举着手机笑着拍照,孩子在花坛边追跑打闹。
所有人都活在平安的假象里,只有她像个被遗弃在孤岛上的观察者,攥着满手的怀疑,找不到人诉说。
官方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她的恐惧丶她的猜测,在科学结论面前,只会被当成精神不稳定的胡言乱语,是疑神疑鬼的後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