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的新思路、新方法,与其他学校尖子生的交流碰撞,都让他感觉视野开阔了许多。
旁边的商寄这次没睡觉,也没玩手机。
他歪着头,看着谢聈专注的侧脸和那不断移动的、修长的手指,突然开口:“喂,优等生,你说这次结业测试,咱们能排第几?”
谢聈头也没抬:“成绩还没公布。”
“猜猜嘛,”商寄用胳膊肘碰他一下,“我觉得咱们组那个实验报告做得贼棒,肯定加分不少。还有最后那个数学建模,我的思路绝对清奇!”
谢聈终于抬眼看他:“你的思路一向清奇。”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
商寄自动理解为夸奖,得意地往后一靠:“那是!等着吧,肯定给南川一中长脸了!”
他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
这种神情谢聈并不陌生,在篮球场上、在班级活动里,商寄总是最容易热血沸腾、为集体荣誉而战的那个。
只是这次,这种情绪似乎也感染到了学术领域。
谢聈没再打击他,低下头,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
平心而论,这次集训,商寄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他的急智和创造力在小组讨论和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巴车驶入南川市区,熟悉的街景映入眼帘。
离家一周,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回到学校是周日下午。
校门口,教务处王老师简单总结了几句,便让大家各自回家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分别前,商寄冲着谢聈的背影喊了一句:“喂!明天见啊!等着好消息!”
谢聈背对着他挥了挥手。
周一,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早读、上课、课间操……
但关于集训成绩的消息,却像悬在头顶的靴子,迟迟没有落下。
班里同学好奇地打听,谢聈和商寄也只是摇头。
直到周二下午的班会课,班主任李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的奖状。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张奖状上。
“同学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李老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上周前往江城参加联合集训的评比结果已经出来了!”
谢聈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
旁边的商寄也停止了转笔,屏息凝神。
“在这次强手如林的集训中,我们南川一中的同学表现突出,获得了‘优秀团队’的荣誉称号!”李老师提高了音量,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