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赶集的,多是平头百姓,不识字的居多,闻言摇了摇头。
“不懂,既是新开的铺子,去看看总是可以的,也不知道是卖什么的。”
也有识字的,一见三顾二字不由想到了三顾茅庐这个词儿。这虽是个架空的时代,却是有三顾茅庐这个词的,故事与孟静书所学过的历史差不多,但里面的人物却不太一样,但三顾的意思却一样,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起初她想取的是顾家食肆,取顾姓之意。可后来一想,她要卖的东西与纪家卤菜重叠,再取个差不多的名字难免落了下乘。
恰巧顾思朗听见了,就说出了三顾茅庐这个词儿,让她灵光一闪,定下了三顾食肆这个名儿。
三顾食肆,传达的是他们作为老板,作为做吃食的人对食客的热情邀约,亦是他们对做美食怀着的赤诚与认真。
“听着还挺有意思,走,进去瞧瞧去,都卖的什么呀!”
听了别人的解释,一些没兴趣的人也来了几分兴致,跟着人群朝着店内走了进去。
走进里面一看,铺面并不十分宽敞,甚至因为人多了还显得有几分狭隘。
孟静书穿着一套新做的水蓝色衣裙站在卖卤菜的柜台边,向食客们介绍着卤菜的做法。
“喏,这就是我们这个卤水的配方,大家若有意愿,也可以记下来回去自己做来试试。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来我们三顾食肆买做好的,荤菜二十文一斤,素菜十文一斤,还是我们在菜市场摆摊时的价钱。”
有人听了孟静书的话,忙不迭的找识字的人把配方念了出来,默默记下,心想回去做来吃。
只有极少的人觉得麻烦,掏钱买了成品,又往铺子的其他小摆台走去。
没错,就是小摆台。
孟静书没有将食肆打造成人们熟知的那种可以传统食肆,而是融合现代多种快餐速食店的一些特色,将四周都打成了摆台,卖各种各样的吃食,而屋子中间的桌椅没有采用当下那种厚重之风的传统桌椅,也同样采取了轻简设计,让有限的空间能够容纳尽量多的客人的同时又不显得那么拥挤不畅。
但再宽广的地方,也赖不住今天开业人多,本来看起来还算宽敞的铺子整个人满为患。
但这是好事儿,孟静书等人脸上挂满了笑容。
铺子开业,顾家老小都是来了的,有的在外面负责揽客,有的在铺子内招呼客人,还有的则在更里面的小院子里帮忙。
是的,孟静书租的这个铺子并不是只单纯的一个铺面,后面还捎带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三四间小屋,其中一间拿来当厨房,专门制作要卖的吃食,还有一间存放做吃食的材料以及即将拿出去卖的吃食。
另外还有两间,准备拿来安放床榻,给看守铺子的人住。
“小娘子,这真是你家这卤菜的配方?你怎么随随便便就跟人说了,别人家的方子,那都是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你可倒好。”
有人听了孟静书的话,忍不住反问,眼神看着孟静书,也仿佛看傻子一般。
孟静书但笑不语,只随手夹了一块儿试吃的猪耳朵,递给了那位客人。
“试试吧,喜欢的话就买些,不喜欢还可以看看我们家别的东西。那些东西的配方,我可就不会说了。”
既是食肆,自然不可能单卖某一种东西,除开卤菜,孟静书还另外开出了五个板块。
与卤菜对应的,是酒柜,酒柜上,既有时下最畅销的酒品,比如烧刀子,女儿红,桂花酒,菊花酿,也有她自己酿制的桑葚酒,未来她还打算加上梅子酒,葡萄酒等酒品。这些酒,她打算主推他们的养身功效,算是一种蹊径了吧。
另外还有点心,坚果炒货,风味小食,以及养生粥系列等四个板块,也都是可以单独售卖,也可以混着卤菜一起销售的。
不少人逛完了几个柜台,忍不住感叹这三顾食肆的老板心是真大,小小一个铺子,竟妄想把白云镇差不多各种吃食铺子的买卖都包容下来,迟早要黄!
就连顾家自己人,都觉得有些不靠谱。
“书儿,这样真能行吗?咱就这么大点铺子,搞那么多买卖,不会乱套吗?我……我一看这么多人,都不知道顾哪头好了。”
张氏瞧着乱糟糟的铺子,又是高兴又是愁,高兴客似云来,愁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这不,瞅着了一点空隙,就挤到了孟静书身边,述说起来。
李氏见状,默不作声也挤了过来,蹙着眉头就念叨。
“书儿,那方子你怎么就这么说出去了呢?刚才我瞧见了,那纪家卤菜的老板也来了,我看他见到那配方时眼睛都亮了,还在那跟前站了好一阵儿,肯定是把方子背了下来,这么一来,他家的卤菜不就跟咱家的一样了吗?咱们还怎么做啊?”
孟静书闻言,眉毛一挑。
“他已经来了?在哪儿呢?走了吗?”
李氏摇了摇头,踮起脚尖看了看,然后伸手指向了一个穿着简朴的年轻男人。
“喏,就是那个人,他呀,就是那个老大夫的女婿。”
孟静书顺着看过去,就看到那人正站在对面的风味小食柜前,正拿着一串关东煮品尝。他的动作极慢,好似一边吃,一边在跟顾芸儿说了什么,顾芸儿脸色有些不对劲。
孟静书见状,忙回头叮嘱了一下李氏张氏,朝着那边挤了过去。
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
一走近摊子,就听见顾芸儿板起脸,瞪着眼,朝着柜台前的男子就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