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京师北门之外,已经开始出现第一艘山岳剑舟,随后便是数十艘,高悬云海,对脚下这片版图,虎视眈眈。
李剑娥杵在原地,愣了许久。
最后回过神来,这位亡国公主,没有集结追随她的皇城将士,去抵御大骊剑舟,而是一步一步,走到了乾清门下的最低处。
她弯下腰,捡起了一个酒葫芦。
摘下壶身张贴的一张黄纸符箓,女子扫了几眼,而后将葫芦系挂在腰间,沿着金碧辉煌的午门大道,一直走到了狗粪鸡鸣的市井巷弄。
云海之上,宁远忽然回过头,揉了揉下巴。
或许从此以后,世间就少了个亡国公主,从而多出一名熟读刺客列传的江湖游侠?
谁知道呢。
……
大骊京城。
彻夜通明的国师府,老人今儿个,破天荒的,去了一趟京师之外,在大骊八大景之一的飞仙瀑,沐浴更衣。
换上了一件,已经有百余年没有再穿过的儒家青衫,不是什么法宝,所以这么多年来,已经缝补了许多次。
国师没带随从,自个儿去的,返回之时,京城已是深夜时分,街道上,除了三两个更夫,尤为静谧。
老人心情极佳。
为此,在返程路上,还哼起了一家乡小曲儿。
曲儿的词,填的极好,因为是来自一名人间最得意的手笔,只是老人上了年纪,嗓子有些嘶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关键的,还是国师大人,实在没有什么音律天赋,所以唱出来后,委实是不太好听。
不过天地清净,就算难听,也不会祸害旁人。
要是换成某个老秀才来说。
就是大善矣。
回到国师府,老人却也没着急进去,打走两个护院后,独自站在檐下,双手拢袖,望向远处的万家灯火。
像是在等什么人。
而很快,老人的身边,就突然多了一人,正是浩然天下的小夫子,礼圣。
崔瀺视而不见,站如老松。
礼圣微微一笑,不放心上,而后竟是率先作揖道:“崔瀺,可否随我走一趟文庙,学宫那边,等候已久。”
崔瀺这才侧过身,回了一礼,笑问道:“我早已叛出文圣一脉,哪有资格踏足文庙圣地?”
礼圣反问道:“那么崔瀺,你可还是一名读书人?”
崔瀺抬了抬袖子。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此去中土路上。
“礼圣,晚辈有个请求。”
“但说无妨。”
“过了这个年,文庙最后一场天下议事,我打算带上一名年轻人,与我一道,为圣人阐述事功学问。”
“你可以再直接点,说他姓宁好了。”
“如何?”
“当然。”
……
另一座天下。
老大剑仙走下破碎城头,跟在一名女童身后,沿着走马道,去往城池遗址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