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糖浆这玩意,作为塑造出老米那近乎人人一米宽大屁股的罪魁祸首,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玩意会迅速地反应。
进入身体后,玉米糖浆里面的葡萄糖都不用消化就能吸收,会在十到二十分钟就让血糖飙升。
然后就会堆积大量的脂肪,堪称增肥神器。
但是那是在现代这种农作物过剩的年代。
放在古代,这种消化快,好吸收,还有甜味的糖浆,简直就是神物。
一碗加了玉米糖浆的热乎豆浆下肚,葡萄糖和蛋白质两大高手合力,瞬间就把这群流徙们的精神支撑了起来。
而此时的福兰镇,捧日军衙署后宅内。
张永春正对着那台来自现代的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记录着各项物资调配和建设规划。
忽然,一阵略显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哎呀,听三斤半的敲门声,这来人还挺重要呢?
他迅速合上电脑,沉声道:“进。”
门被推开,郭大翰林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和一条条的被单褶子,甚至连平日注重的文人仪态都有些顾不上。
看得出来,郭大翰林睡得挺香的。
而张永春见状,立刻站起身迎上前,关切地问道:
“师兄,您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
可是下面人伺候不用心,或是住处有什么不便?”
郭露之连忙摆手,语气急切:
“非也非也!
师弟,为兄此来,是为另一桩紧要事!”
说着,他拉住张永春的手。
“我且问你,外间传闻,你允诺给所有前来福兰镇投靠居住的流民,按人头每人发放三斗黄豆作为安家之资,此事可是真的?”
张永春坦然点头:
“自然是真的。
这有什么问题吗,师兄?
莫非我赈济灾民,也触犯了哪条王法律例?”
“哎呀!不是律法的问题!”
郭露之眉头紧锁,脸上忧色更重。
“师弟你有心赈济百姓,蓄养黎民,此乃莫大善举,是真正为生灵立命之仁政,为兄佩服,真心佩服!”
郭大翰林先肯定了自家师弟的出发点,随即话锋一转。
“只是……只是你如此作为,难道就不怕……不怕引起你治下原有百姓的不满,乃至生出民变吗?”
“民变?”
张永春闻言一愣,显然没料到师兄会担心这个。
“怎么会引起民变?
我发放粮食,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来,壮大福兰镇,他们为何要变?”
郭露之见他似乎真没意识到问题所在,不由得叹了口气,苦口婆心地解释道:
“我的好师弟啊!
你可知自古以来,世事纷扰,很多时候并非源于物资匮乏,而是源于分配不公!此乃‘不患寡而患不均’之理!”
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仿佛在陈述一个可怕的后果:
“你想想,你治下的福兰镇本就这般的大,可你这样无休止的收纳流民,岂不会让以往的原镇民心有不满?
那些原有百姓,若是知道你将大把大把的粮食,无偿发放给那些新来的、与他们非亲非故的流民,他们会作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