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璐也没闲着。她主动请缨,和李姐一起负责筛选和比对各派出所反馈回来的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看着一条条信息滚动,她努力将每个名字丶职业丶住址与案发现场那个模糊的影子联系起来。
“宏发汽修厂,学徒工,张伟,21岁,体型偏瘦,住案发小区隔两条街的出租屋……”
“老街五金店,帮工,赵强,25岁,有打架前科,喜欢穿深蓝色外套……”
“安居小区物业,水电工,钱师傅,48岁,体型不符,排除……”
信息很多,也很杂。白小璐看得眼睛发酸,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就在这时,负责跟进李立那条线的同事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秦队,李立这边……可能有情况。”同事的表情有些古怪,“我们再次提审了他,反复核实他案发当天的行踪。他还是咬死在家睡觉,但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他提到那天中午叫了外卖,并且非常肯定地说外卖送到的时候,他正在看某个电视台的午间新闻,还提到了新闻里的具体内容。”
秦锋眼神一凝:“核实了吗?”
“核实了!”同事语气肯定,“我们调取了那家外卖平台的送餐记录和骑手路径确认,送餐时间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当天那个电视台的午间新闻重播录像,李立提到的那个新闻片段,播出时间正好是外卖送达时间的前三分钟!而那个时间点,根据我们的推算,正好是嫌疑人正在案发现场作案或刚刚逃离的时间!”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如果外卖记录和新闻时间都能对上,那就意味着,李立拥有极其强硬的不在场证明!他根本不可能在那个时间点出现在案发现场!
“也就是说,”王哥总结道,“李立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了?”
负责李立线的同事点头:“目前看,是的。他虽然滑头,但这个时间点卡得太死,造假的可能性极低。”
这个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追查了这麽久的重点嫌疑人,竟然可能是个误会?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带着几分复杂和惊讶,投向了白小璐。
正是她昨天在晨会上,基于模糊监控的那一点“直觉”,提出体型差异的疑问,才促使秦队没有把全部希望压在李立身上,而是下令扩大了排查范围。
如果当时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岂不是陷入了死胡同?
白小璐自己也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的感觉竟然真的可能对了?她下意识地看向秦锋。
秦锋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他只是冷静地下达指令:“李立的线索暂时搁置,但不能完全排除他是否有同夥的可能。後续跟进。现在,全部精力集中到新的排查方向上来!”
他没有对白小璐说什麽,甚至没有多看她一眼。但他果断调整侦查方向的决策,本身就是对白小璐那次“多嘴”最大的肯定。
“是!”衆人齐声应道,目光从白小璐身上移开,重新投入到紧张的排查中,但每个人心里都对这位新来的“菜鸟”有了新的衡量。
李姐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白小璐,低声笑道:“可以啊小师妹,你这眼力见,快赶上姐了。”
白小璐脸一红,心里却像喝了汽水一样,咕嘟咕嘟地冒着快乐的小气泡。她低下头,假装更加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嘴角却忍不住悄悄上扬。
排查在继续。一条条信息被汇总,一个个名字被讨论後又暂时排除。
突然,白小璐指着一条刚由西湖路派出所反馈上来的信息,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李姐!你看这个!”
信息显示:案发老小区附近的一个开放式老旧车库区,有个私人摩托车修理铺。店主反映,他那里有个临时帮工,叫刘宇,大概二十七八岁,体型瘦高,平时就爱穿一件深蓝色的旧工装,上面老是油渍麻花的。前几天好像突然手头阔绰了点,还请人喝了酒。最重要的是,今天下午,这人没来上工,电话也打不通了。
深蓝色工装!油渍!体型瘦高!经济状况异常!突然失联!
所有特征,都与技术队提供的物证线索和嫌疑人的行为模式高度吻合!
“这个刘宇,嫌疑很大!”李姐立刻重视起来,“马上把这条信息报给秦队!”
消息迅速报到了秦锋那里。
秦锋看着那条信息,眼神锐利起来:“查这个刘宇的底细!家庭住址丶社会关系丶是否有前科!立刻安排人手,去那个车库修理铺进行秘密摸排和蹲守!动作要快,防止他听到风声彻底潜逃!”
“是!”
有力的命令下达,刑警们如同猎豹般迅速行动起来。
白小璐看着同事们匆忙准备出发的背影,心脏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个线索,是她先发现的!
虽然只是庞杂信息中的一条,但那种从海量信息中精准捕捉到关键点的感觉,让她无比兴奋和自豪。
她下意识地又看向秦锋。
这一次,秦锋的目光正好也扫过她这边。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
秦锋的眼神依旧深沉难辨,但似乎极快地丶几不可查地对她点了点头,随即移开,投入到对抓捕行动的部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