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薄荷诱惑免费阅读 > 第十一章 猎人布局(第1页)

第十一章 猎人布局(第1页)

第十一章猎人布局

带着周末残留的暖意和【星语】星光的馀晖,周一踏入公司的徐言,步伐比上周轻快了许多。他甚至主动和前台的小姐姐打了个招呼,嘴角还带着一点未散的笑意。他努力将馀一的身影从脑海中屏蔽,专注于自己的屏幕,试图将塞拉菲娜的那份梦幻感融入到一个新界面的草稿中。

然而,这份刻意维持的轻松并未持续太久。上午十点整,公司大会议室,项目组全体成员集结。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一种新项目啓动特有的丶混合着期待与压力的气息。项目经理李睿站在投影幕布前,神色严肃中带着一丝兴奋。

“各位,静一静。”李睿的声音压过了低语,“今天,我们正式啓动公司未来一年的战略级项目——《心弦频率》!”

幕布亮起,展现出一幅充满未来感又带着浪漫气息的概念图:浩瀚星海背景下,一位容貌精致丶眼神深邃的虚拟角色伸出手,指尖缠绕着仿佛由星光和心跳波纹构成的流光丝线,与屏幕外的手若即若离。背景音乐是空灵缥缈的电子音旋律,带着一种奇妙的悸动感。

“《心弦频率》不是传统的恋爱游戏。”李睿的声音带着感染力,“它是一款革命性的沉浸式全息神经传感互动体验。玩家将佩戴我们与NeuroSense公司联合开发的轻量级生物传感设备,”他展示了一个设计简洁丶类似智能手环的设备,“实时捕捉玩家的基础生理数据——心跳频率丶皮肤电反应丶呼吸节奏丶甚至微表情变化。”

幕布切换,展示复杂的动态流程图:“这些真实的生理反应数据,将作为核心输入,驱动游戏内虚拟角色的情感反馈引擎(EmotionalResonangine,ERE)和动态剧情树(DynamiarrativeArbor,DNA)。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前所未有的‘真实心跳共鸣’。玩家不再是旁观者或简单的选项操控者,他们的身体本能反应将成为故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李睿的目光扫过全场,在几个关键人物身上停留:

“馀工将作为技术PM带领技术攻坚小组,负责ERE引擎的核心算法架构与优化以及动态剧情树的实时演算逻辑,确保虚拟角色能根据玩家生理数据的细微变化,做出最自然丶最细腻丶最具情感深度的反应。你需要与编剧丶美术丶音频紧密协作,确保技术实现与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馀一坐在靠前的位置,闻言只是微微颔首,镜片後的目光沉静如水,看不出波澜。

“这次UI前端小组的重中之重,就是设计并实现游戏的核心视觉传达——‘心弦共鸣’系统(HeartstringResonanceSystem,HRS)的实时可视化反馈!”

幕布上展示出概念草图:玩家与虚拟角色互动的界面上,一条由流动光粒子构成的“心弦”连接着双方,其亮度丶颜色丶粒子流动速度都随着检测到的“共鸣强度”实时变化。

“这不仅仅是特效,”李睿强调,“它是玩家与角色情感连接的直接丶直观丶即时的视觉桥梁!需要兼具‘梦幻美感与信息传达的精确性’。徐言这次由你担任UI小组总负责人,核心保障‘心弦共鸣’系统的主视觉设计丶所有交互界面与HRS的整合,以及确保其在不同设备上的流畅表现和性能优化。这是项目的门面,也是灵魂!”

徐言被点名,连忙坐直身体,感觉肩头瞬间压上了重担。HRS……需要将抽象的情感强度转化为可视化的粒子流?这挑战巨大,但也让他内心设计之魂隐隐燃烧起来。他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几笔粒子流动的草图。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详细分解了各模块任务和时间节点。徐言听得认真,偶尔偷瞄一眼馀一的方向。馀一全程没什麽表情,只是在讨论ERE引擎与HRS数据接口时,提出了几个非常专业且一针见血的技术问题,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这边。每当这时,徐言的心跳就莫名加速,赶紧低头假装记录。

会议结束,人群带着任务和压力散去。徐言抱着笔记本,一边回味着《心弦频率》宏大的构想和HRS带来的挑战,一边走回自己工位。周末残留的星光快乐似乎转化成了工作的燃料,他感觉精神振奋了不少。那些关于馀一的忧虑,暂时被对新项目的热情和对HRS设计的思考挤到了角落。

“心弦共鸣…要把心跳的感觉画出来…”他喃喃自语,眼神发亮。他迅速打开设计软件,调出之前构思的一些粒子流草稿,又新建了无数个空白画布,感觉自己灵感如泉涌。他翻出平板电脑,开始疯狂地查找资料:心脏脉动的科学影像丶星光扩散的延时摄影丶流体动力学模拟丶甚至浪漫电影中情感爆发的经典镜头…他的数位板上很快布满了各种潦草却充满生命力的概念草图,试图捕捉那种“悸动”与“交融”的视觉语言。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项目组如同上紧了发条,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每个人都被分配到的繁重前期任务淹没。

徐言的工位变成了灵感风暴中心,旁边的白板上贴满了打印出来的情绪色彩分析图丶粒子特效参考图,桌上堆着各种设计相关的书籍和打印稿。他沉浸在HRS的视觉世界里:尝试不同的粒子形态(星尘丶光点丶流体丶花瓣?),模拟不同的流动速度和轨迹,调试光影的柔和度与爆发力,思考如何用颜色精准传达从“好奇”到“热恋”再到“心痛”的复杂光谱。

整个人进入了“设计模式”,经常错过了饭点,顶着一头被抓乱的头发,对着屏幕上的光效皱眉或傻笑。偶尔擡头,眼神都是放空的,仿佛灵魂还在粒子流里穿梭。只有在路过後端小组区域或听到馀一的声音时,才会瞬间回神,把状态切换回“普通同事徐言”,然後更认真地投入工作中。那份因新项目燃起的热情,暂时成了他抵御不安的铠甲。

馀一则一头扎进了ERE引擎的底层架构和动态剧情树的数据海洋中。他的工位四周环绕着多块屏幕,上面滚动着密密麻麻的代码丶复杂的数据流图谱和引擎模拟日志。他主导的技术会议一场接一场,与算法工程师讨论情感映射模型,与数据架构师优化实时处理流,与编剧团队沟通剧情分支的情感权重逻辑。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总是冷静丶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逻辑性,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指核心。

他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沉浸在工作中的技术狂人,高效丶专注,除了必要的沟通,几乎不参与任何闲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停止了对“目标”的观测。在去茶水间冲咖啡,或是路过设计组那片区域前往会议室时,他镜片後的目光会若有似无地扫过那个靠窗的工位。他捕捉到徐言沉浸在设计时无意识拈动发梢的小动作;看到他对着屏幕灵感爆发时,眼睛骤然亮起,像落入了星子的光芒;也注意到他遇到瓶颈时,会泄愤似的把笔在草稿纸上戳出一片墨点,然後沮丧地把脸埋进臂弯里,只露出一个毛茸茸的发顶。这些瞬间,都如同精准的数据点,被馀一无声地记录在脑海的“观测日志”里。

偶尔夜深人静,当加班的同事陆续离开,他能捕捉到从设计组方向飘来的丶模糊的哼唱声调。或者徐言和邻座同事讨论设计时,因为兴奋或急切而微微拔高的丶带着一点软糯尾音的语调。

他会“不经意”地看到徐言丢在垃圾桶里的画满了粒子流草稿的废纸团,瞥见徐言打印出来的丶被荧光笔标注得五颜六色的情绪色彩理论资料。

这些零散的丶看似无意义的细节,在馀一逻辑精密的大脑中,被反复梳理丶比对丶分析。如同拼凑一幅缺失了关键线索的拼图,他试图通过这些现实碎片,去勾勒那个ID为【海盐言言】的线上存在,在现实中更完整的轮廓。越是观察,一种冰冷的兴味就越是滋长——这个在游戏里甜腻撒娇的“小骗子”,在现实中工作时,竟有着如此专注甚至……有点执拗的一面?

这几天里,他们的交集仅限于全组例会上的点头示意和茶水间的擦肩而过。偶尔在走廊相遇,徐言会像见到天敌一样立刻贴墙根走,而馀一仿佛没看见,步伐没有丝毫停顿。

两人如同运行在各自轨道上的星球,被《心弦频率》的巨大引力场牵引着高速旋转,却暂时没有发生直接的碰撞。徐言在忙碌中逐渐找回了一点安全感。

周五下午,阳光慵懒。徐言终于从HRS初版概念设计的泥沼中暂时擡起头,完成了一份相对完整的视觉提案。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骨头发出咔吧轻响,脸上露出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连续几天的奋战,成果是喜人的。他看着屏幕上那条最终定稿的丶兼具力量与柔美的粒子流光带,想象着它在玩家手中随着真实心跳律动的样子,设计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周末的快乐馀韵加上工作的小成就,让他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心情颇好地拿起水杯,准备去茶水间给自己泡杯热可可犒劳一下。他甚至无意识地哼起了《幻梦交响曲》里塞拉菲娜的一段旋律,脚步轻快地离开自己的工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专注後放松的侧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他暂时忘却了所有烦恼,沉浸在这份小小的满足感里。

然而,他刚迈出几步——

那道熟悉的丶修长的身影,如同精准计算的拦截程序,恰好出现在他工位旁边的过道上,直接挡住了他的去路。

徐言哼歌的声音戛然而止,像被掐住了脖子。他端着杯子的手僵在半空,身体瞬间绷紧,所有的轻松惬意如同潮水般退去,只留下冰冷的海滩。

馀一手里拿着一个轻薄的数据板,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数据流图表。他似乎只是“恰好”路过,目光平静地落在徐言脸上,仿佛没注意到自己挡住了对方的去路。

“徐言。”馀一的声音平直,听不出情绪,“正要找你。关于‘心弦共鸣’的粒子特效,引擎组这边有些初期模拟数据反馈,需要跟你沟通一下。”他的语气很自然,就像一次普通的工作对接。

徐言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几乎要撞出肋骨。他感觉血液都涌上了脸颊,端着杯子的指尖冰凉。他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後退了几步,脚跟撞到了旁边的椅子,身体不稳地晃了一下,狼狈地跌坐回自己的座位上。

“啊…馀,馀工!”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麽颤抖,赶紧把杯子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桌沿,指节泛白。“您说!我在听!”他立刻坐直了身体,擡头看向站在他工位旁丶居高临下的馀一,努力摆出一副专注聆听丶专业镇定的样子,但微微颤抖的睫毛和躲闪的眼神出卖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馀一很自然地侧身靠近,一手撑在徐言桌沿堆叠的打印稿上,另一只手将数据板屏幕转向徐言。距离瞬间拉近,徐言能清晰地闻到他身上干净冷冽的气息,像是雪後松林混合着极淡的消毒水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感。

馀一指着图表上某个剧烈波动的峰值区域:“根据初期引擎模拟,高共鸣强度下,粒子流密度和动态范围维持峰值超过0。3秒,目标移动端设备GPU负载会过高,用户能明显感知到帧率下降。建议主粒子流亮度降低15%-20%,同时优化粒子生成算法。”

理由充分,逻辑清晰,完全是工作讨论。徐言暗自松了口气,看来是自己多心了。他点点头:“好的,馀工,我马上调整看看。”他松开蜷起的手指,握住鼠标,拖动滑块,小心翼翼地降低粒子流的亮度参数。屏幕上璀璨的光效瞬间收敛了不少。

“性能问题初步缓解。”馀一的目光落在调整後的效果上,微微蹙眉,“不过,光影过渡的质感……”他身体又靠近了些,手臂越过徐言去操作鼠标。徐言几乎是本能地迅速缩回了放在鼠标上的手。

馀一的指尖在徐言缩回的手背边缘轻轻擦过,带来一丝微凉的触感。他仿佛毫无所觉,流畅地接管了鼠标,在粒子流的核心爆发区域圈了一下:“这里,爆发到扩散的过程,速度感有了,但缺乏一种……柔和的浸润感?那种强烈情感由内而外弥漫开的感觉?”他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词句,目光从屏幕移开,落在徐言微微绷紧的侧脸上,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探究:“像春夜微风拂过湖面,搅动一池星光。”

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奇异的丶诗意的温柔,精准地描述了他此刻在屏幕上试图捕捉却尚未完全表达出的那种“情感的弥漫感”!它完美地契合了他心中对“心弦共鸣”理想状态的想象——不是爆炸性的冲击,而是那种无声无息丶却又无处不在的温柔浸润。

一股强烈的丶属于设计师的共鸣感瞬间攫住了徐言!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毫不掩饰的惊艳和兴奋:“对!就是这个感觉!馀工,您描述得太精准了!”他完全忘记了刚才那点微妙的距离感和手背的微凉触感,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馀一,仿佛找到了知音,“我一直觉得爆发後直接衰减有点太‘硬’了,就是缺了您说的这种‘微风搅动星光’的柔和过渡和弥漫感!这意境太美了,简直是为HRS量身定做的描述!”

徐言兴奋地拿起笔,立刻在旁边的草稿纸上飞快地画了几笔,试图捕捉那种“微风拂过,星光荡漾”的动态光影效果。他沉浸在突如其来的灵感火花里,完全没注意到,当他脱口而出“意境太美”丶“量身定做”时,馀一镜片後的眸光几不可察地闪动了一下。

馀一看着徐言瞬间被点亮的侧脸和那毫不设防的丶充满创作激情的眼神,以及纸上那几笔虽潦草却充满灵气的线条,嘴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丶难以捉摸的弧度。他极其自然地收回了操作鼠标的手,微微退开半步,恢复了那种技术审视的距离感。

“很高兴我的想法能给你啓发。”馀一的声音依旧清冷,但似乎少了几分钟之前的公式化,“这只是一个感觉方向。具体如何视觉化实现,你是专家。详细报告发你邮箱了,有技术实现层面的疑问,随时沟通。”他特意强调了“技术实现层面”。

说完,馀一拿着数据板,转身走向技术组的方向,步伐沉稳。

留下徐言坐在工位上,看着纸上那几笔捕捉“微风星光”的草稿,内心充满了创作的兴奋和对馀一那神来之笔般描述的赞叹。他反复品味着那句话——“像春夜微风拂过湖面,搅动一池星光”,越品越觉得馀一不仅技术厉害,连审美和意境描述都这麽高级!真是太厉害了!

一丝微弱的丶几乎被灵感火花完全盖过的念头,像水底的泡泡一样轻轻冒了一下:“这句话……听起来怎麽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这念头转瞬即逝,立刻被更多关于如何实现这种光影效果的构思淹没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粒子流如何模拟“微风搅动星光”的柔和动态。

馀一投下的这颗包裹着专业糖衣的饵,精准地击中了徐言作为设计师的审美核心。它以“知音”的姿态出现,巧妙地绕过了徐言本能的警惕,将一句危险的“身份标签”,变成了点燃创作灵感的火花。徐言沉浸在对“星光”的追逐中,暂时忘却了去探究那缕“微风”究竟从何处吹来,又为何能如此精准地撩动他心湖深处的涟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