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视频编辑器 > 第九十五章 急流勇退(第1页)

第九十五章 急流勇退(第1页)

洪武二十五年的冬日,南京城飘起了细雪。

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了一层薄薄的白,远远望去,整座宫城宛如琼楼玉宇。

谨身殿内,炭火烧得正旺。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朱笔在《请立皇太孙监国疏》上顿了顿,眉头深锁。

忽闻殿外太监来报:

“陛下,郑国公常茂、开国公常升、勇毅将军常森在殿外求见。”

朱元璋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在奏章上留下一个鲜红的墨点。

常家三兄弟同时求见,这很不寻常。

自从太子朱标去世后,常家一直深居简出,今日这般阵势难道是来施压的?

“宣。”

只见常家三兄弟身着常服,神色肃穆地步入谨身殿。

雪花在他们肩头尚未完全融化,更添几分凄凉。

一进门,三人便齐刷刷跪倒在地,行了大礼。

“臣等叩见陛下。”

朱元璋放下朱笔,打量着跪在地上的三人,心中升起一丝疑虑:“平身。你们三兄弟今日一同前来,所为何事?”

常茂抬起头,这位曾经叱咤沙场的名将,此刻眼中却满是决绝:“陛下,臣等今日是来辞官的。”

“辞官?”朱元璋猛地坐直身子,目光如电,“你们要辞去所有官职?这可是你们常家两代人用血汗换来的功勋!”

“是。”老二常升接过话头,从怀中取出三枚兵符和一份清单,双手奉上,“这是臣等掌管的兵符,以及麾下亲兵的名册。请陛下收回。”

常森也取出勇毅将军的金印,恭敬地放在地上:“臣的爵位,也请陛下一并收回。常家愿做一介布衣,返回凤阳老家耕读传家。”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目光在三人脸上来回扫视。

这一刻,他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这是以退为进?还是另有图谋?

“告诉朕,”朱元璋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这是谁的主意?”

常茂坦然道:“是吴王殿下。”

“允熥?”朱元璋瞳孔微缩,“他何时交代你们的?他人还在病榻上,如何交代?”

“早在懿文太子病故的时候。”常升答道,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吴王殿下就召我们入府,对我们说:‘若是皇爷爷最终没有选我做储君,常家必须立即辞官返乡,永世不得参与朝政。这是保全常家唯一的办法。’”

常森补充道:“吴王还说,常家功高震主,若是新君继位,必遭猜忌。与其到时候身败名裂、九族被杀,不如急流勇退,这是为了保全常家血脉。”

果然,此时的朱元璋沉默了。

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孙子,竟然在半年前就预见到了今天的局面,还提前为母族安排好了退路。

这份远见,这份决断……

“常茂,”朱元璋转身,目光如炬,“你们今日辞官,可有什么要求?”

常茂深吸一口气,再次跪地:“皇爷,常家别无他求。只求……只求您看在先父常遇春为大明立下的汗马功劳,看在先姐常氏侍奉懿文太子多年的情分上,让我们常家带走允熥。”

这个请求却是让朱元璋勃然变色:“荒唐!允熥是朱家的子孙,是大明的亲王,岂能跟你们离开应天府!”

一旁的老二常升立刻泣声说道:“皇爷,允熥如今命在旦夕,太医都说他……他撑不过这个冬天。难道您忍心让他在冰冷的王府中孤独而终吗?让我们带他回凤阳吧,至少……至少让他在亲人的陪伴下走完最后一程……”

“住口!”朱元璋厉声喝道,“朕已经命奴儿干都司全力采集百年人参,定会保住允熥的性命!你们这是在诅咒亲王吗?”

此时一旁的常森突然重重叩,额头碰在金砖上出沉闷的响声:“既然皇爷不准我们带走允熥,那能否请您为允熥择一门亲事?让他不至于到死都是孤身一人啊!他今天才十四岁,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

说到最后,三位铁骨铮铮的汉子都是已经泣不成声。

常茂更是伏地痛哭:“皇爷!允熥他才十四岁啊!若是就这么走了,连个后人都没有,我们将来到了地下,如何向先父、先姐交代啊!”

三兄弟的哭声在谨身殿内回荡,连侍立在一旁的太监都忍不住别过脸去。

朱元璋看着痛哭流涕的常家兄弟,想起当年与常遇春并肩作战的岁月,想起那个温婉贤淑却红颜薄命的儿媳常氏,更想起那个聪慧过人却如今气若游丝的孙子。

他心中最坚硬的地方似乎被触动了。

“够了!”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朕……知道了。”

他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谕:“传朕旨意,为吴王朱允熥遴选王妃。要求:家世清白,品行端正,年纪相当。着礼部即日办理。”

写罢,他将手谕交给常茂:“这样,你们可满意了?”

常家三兄弟接过手谕,连连叩:“臣等……多谢皇爷恩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