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意外
五月末,学院举行心理月活动。院长潇雪把“微光计划”列为重点项目,邀请市报记者来采访。
采访当天,记者让五人站在灯塔屋前合影。快门按下的一刻,天花板上的星空灯突然短路,整个房间陷入黑暗。
一秒丶两秒——叶桃恋掏出手机打开手电,光束穿过指尖,在墙面投出一只展翅的鹤。
记者愣住,随即笑了:“这就是你们给出的答案吗?光,不必大,足够照见彼此就好。”
第二天,报道标题赫然写着:《五个女孩,一盏手电,点亮校园最柔软的角落》。
照片里,她们围成半圆,手电光在黑暗中开出小小白花,像五颗不肯熄灭的星。
盛夏的合唱
六月中旬,合唱团举办期末汇演。德里特斯站在第一排,手里拿着一枚蓝色信封。
灯光落下,他独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副歌部分,舞台背景突然切出灯塔屋的照片——满墙便签在风里翻动,像无数只振翅的蝶。
观衆席爆出惊呼,阿迟的声音却更稳:“我想把这首歌,送给曾经把我从楼顶拉回来的那束光。”
後台,302五人挤在帷幕後,眼眶通红。灵酥攥着蝶梦的手:“怎麽办,我想哭。”
段北北拿过一张纸巾:“哭吧,今晚的眼泪是甜的。”
把灯递给更多人
期末考前的最後一个周末,她们把“微光计划”整理成册:流程图丶值班表丶常见问题答疑丶紧急联络方式……一本淡蓝色封面的《灯塔手册》诞生。
院长潇雪为手册写了序:
“愿每一颗迷路的心,都能在校园里找到一盏灯。灯芯很小,却足以照亮整片黑夜。”
手册印了一百本,放在图书馆门口,不到三天被领完。
有老师在扉页留言:“谢谢你们教会我们,教育不仅是分数,更是把光照进缝隙。”
不久後,学校收到了来自其他学校的邀请,希望能交流“微光计划”的经验。302五人代表学校前往交流分享。在交流会上,她们讲述着灯塔屋的故事,讲述着那些被帮助的同学,也讲述着彼此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台下的老师们听得十分入神,纷纷举手提问。她们耐心地解答,分享着自己的心得。交流会结束後,有不少学校表示要借鉴“微光计划”,在自己的校园里开展类似的活动。
回到学校,她们又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微光计划”也在更多的地方点亮,像星星之火般逐渐蔓延。302宿舍的五个女孩,依旧相互陪伴,用她们的温暖和力量,继续在校园里书写着属于她们的美好篇章,让那束光一直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然而,就在“微光计划”如火如荼开展时,意外发生了。学校一位老师突然在公开场合质疑“微光计划”,认为它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影响学习成绩,还可能存在不专业的心理辅导。这言论一出,引起不小的争议,部分家长也开始担忧起来。302宿舍的五人得知後,内心满是焦急与委屈。但她们没有退缩,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质疑。她们收集参与计划学生的成绩数据,发现成绩不仅没下滑,部分学生还有所提升。同时,她们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对辅导过程进行评估和指导。在学校再次组织的会议上,她们展示成果,专业老师也给予肯定。这场风波逐渐平息,“微光计划”继续发光发热,302的女孩们也变得更加坚定,要让这束光照得更远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