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林场归来的微妙变化
林场大会战结束後,队伍回到了望乡屯。
归来时,寒风萧瑟。但吴所畏的心里却像是揣着一个暖炉,一路上嘴角都忍不住微微上扬。
他和池骋的关系,在经过窝棚那一夜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丶微妙的阶段。
池骋不再刻意躲避他的目光,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那种沉默不再是冰冷的隔阂,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丶带着温度的关注。
他会默不作声地帮吴所畏扛起最重的行李;会在山路难走时,看似无意地放慢脚步,等他一瘸一拐地跟上;会在休息分发干粮时,把自己那份窝头掰一大半,硬塞到吴所畏手里,然後扭过头假装看风景。
这些细微的变化,像冬日里的阳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吴所畏整个世界。
吴所畏也小心翼翼地回应着这份来之不易的靠近。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胆地言语撩拨,而是用更实际的行动表达关心:帮池骋缝补磨破的衣袖(虽然针脚歪歪扭扭),在他抽烟时小声提醒“少抽点”,晚上打洗脚水时,会“顺手”把他的盆也端过来……
两人之间流淌着一种无声的默契,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这种默契在集体生活中显得隐蔽而珍贵,像地下工作者接头,带着一丝刺激的甜蜜。
然而,变化终究是藏不住的。
最先察觉异常的是那个一直看吴所畏不顺眼的赵老四。他好几次看到池骋和吴所畏之间那种不同于常人的眼神交流和细微互动,比如池骋会极其自然地接过吴所畏手里提不动的水桶,而吴所畏则会对着池骋露出那种毫无防备的丶依赖的笑容。
赵老四的小眼睛里闪烁着猥琐和恶意的光芒,他像是嗅到了腥味的苍蝇,开始有意无意地暗中观察两人,并时不时地在村里散播一些含沙射影的闲话。
“啧啧,瞧见没?池子对那小吴知青可真是不一般啊,比对自己媳妇儿还上心!”
“俩大老爷们儿,整天眉来眼去的,也不嫌膈应……”
这些风言风语或多或少也传到了池骋和吴所畏的耳朵里。
池骋的反应是更加沉默和冷硬,他用一种近乎凶悍的态度对待那些试图探听或调侃的人,眼神里的警告意味十足,让不少人不敢再当面胡说。但他牵着吴所畏的手,却在无人的角落握得更紧。
吴所畏则有些担忧。他知道这个年代的残酷,流言蜚语足以毁掉一个人。他不想给池骋带来麻烦。
晚上,他悄悄找到在河边抽烟的池骋。
“池骋,”他小声说,“村里那些闲话……你听到了吗?要不……我们以後还是注意点……”
池骋吐出一口烟圈,烟雾模糊了他冷硬的侧脸。他转过头,目光沉沉地看着吴所畏,声音低沉却坚定:“怕了?”
“我不怕!”吴所畏立刻摇头,眼神倔强,“我是怕连累你……”
池骋沉默了一下,伸手,用粗糙的拇指极快地擦过吴所畏微凉的脸颊,动作轻得像是错觉。
“别听那些。”他收回手,目光重新投向漆黑的河面,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有我在。”
简单的三个字,却像是最坚实的承诺,瞬间驱散了吴所畏心中所有的不安。
他用力点点头:“嗯!”
是啊,有他在,还有什麽好怕的。
天气越来越冷,地里没什麽活计了,社员们开始“猫冬”。知青点的生活也变得单调起来,除了政治学习,就是窝在屋里看书丶打牌丶吹牛聊天。
池骋偶尔会进山下一两个套子,运气好能逮到野兔或者山鸡。每次有点收获,他总会默不作声地分一大半给吴所畏,让他拿去知青点和大家一起打牙祭,或者自己悄悄开小竈。
吴所畏则会省下家里寄来的为数不多的粮票和肉票,去公社换来一点白面或者猪肉,然後趁着夜色,溜到池骋那个简陋的小柴房,两人围着一个小泥炉,煮一锅热乎乎的面条或者炖肉,分享这难得的“奢侈”。
狭小的柴房里,炉火噼啪作响,食物的香气弥漫开来,两人挨坐着,小声地说着话,偶尔相视一笑,空气中弥漫着平淡却真实的幸福。
这种秘密的丶只属于他们两人的时光,成了寒冷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
吴所畏发现,池骋其实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麽冷硬。他懂得很多山里的知识,会告诉他哪种蘑菇有毒,哪种草药能治咳嗽,冬天如何看天气。他还会用木头削一些小玩意儿,比如一个小小的陀螺,或者一个歪歪扭扭的木雕小鸟,然後看似随意地丢给吴所畏。
吴所畏总是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