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悠悠下敕,“福王妄活十三年,为子不孝,为下不敬,为王不贤,为主不仁,自知配不上卫国公沈氏女,无功无禄,愧居王位,自请去皇族李姓,隐于长安各市坊,甘愿做百姓庶民……”
圣人敢弑君杀父,亦能诛王杀子。
福王大逆不道觊觎皇位,圣人只是将其贬为庶民,我心怨怪主上过于良善。
皇帝陛下敕诏未完,李三大哭求饶,“儿,安会言说此等话?是舅舅……是舅舅……是国舅……阿爷阿母不肯许舅舅高官厚禄,舅舅便怀恨在心,诱骗孩儿……舅舅还说,圣人鲜有圣名,皇後是妖後,皇太子不惠,儿出阁在外,不入太极宫,思念父亲母亲,国舅借着舅舅之名,常引儿吃酒,儿是受了舅舅的蒙骗……儿愿娶沈家女,儿愿拜卫国公为阿爷……”
李三磕头哭求,形貌不堪,再无倨傲王气。
“福王年已近婚龄,若非为国守孝,或有妻室。陛下训诫,皇後教导,太子之言,福王抛之耳後,一字不听,大王岂容微臣教唆蒙骗?微臣岂敢妄言皇帝陛下!”国舅哭说。
李王,冯仆,相互推诿罪责。
国舅瞧着李三愚笨,李三瞧着国舅蠢笨,外人瞧着他们是一路人。
究竟是国舅教唆福王为冯家求取高官厚禄,还是李三借口正义贤明为福王讨要储君之位,人皆不得而知。
亲王当着储君的面,向圣人讨要皇位。
李三郎以儿郎之身,向皇帝父亲抢夺皇权。
这样的事,历朝历代,绝无仅有。
因太过荒诞,因太过离奇,反而没得重罚。
圣人,处置了福王身边的近臣,皇後,更换了王宅内内官女婢。
主上下诏书,降福王为修城王。
修城王的野心不与羽翼相佐,出了宫门,人看人瞧,人笑人辱,李三郎又被长安城羞辱欺凌,这一回,独他一人受辱,也非郭氏迫害,是他自找的。
为保全皇後太子的颜面,冯家,不曾流放,不曾贬官。
国舅心眼儿不好,身体却极好,活活挨了一百杖竟得生还。
圣人明令,皇後默许,太子打压,巧是月之初,宗室儿女大多聚在宫中。
李七不信内官,李八不信女官,华阳公主,寿阳县主,竹枝娘子,来来回回问了我七八回。
半日不到,修城王的事迹,传遍北地。
新朝林立,东宫在位,各处势力无一不想请太子落马。
圣人借福王降位一事,用力敲打朝野暗处,同时震慑其馀皇子亲王。
我奉皇後之命,送沈娘子出太极宫。
我与宝玳,共居长安多年,算是交浅言深。
出了宫门,太极宫外。
沈宝玳告诉我,沈家富比一州,比得是李朝最富的一州……
她同我说,太极宫,除了皇帝陛下,就是太子殿下,再这之後,就是福王。
诸多皇子之中,再没人能尊贵过福王。
宝玳说道:“阿爷为了我们兄弟姐妹,为了我们沈家能脱了商户贱籍,冒着生死,耗费了无数心力财力,儿女岂能辜负?”
她告诉我,她一定要嫁给福王。
“福王不肯娶我,我也要嫁。大王瞧不上沈家门户,我也要嫁。李三郎资质平平,我也要嫁。三郎不得圣人皇後重用,我也要嫁。修城王死也好,活也罢,我也要嫁。他便是个憨傻痴愚之人,我也要嫁。但凡福王一日是王,不是庶民罪臣,我死也要嫁。只要我嫁了福王,咬牙忍上一时,沈家子孙後代,从我起皆是皇亲贵族……”
宝玳一心为着沈家,一心为着後世子孙。
她年纪同我,生有这般魄力坚心,实在处处胜我。
嫁给李二,委实亏空。
单凭她这份心智,若非门户所拖,世人白眼所累,嫁去东宫做正妃才是正理。
我心空有此想,到底未敢言说。
次年春,圣人下诏,恢复修城王的亲王之位。
不过,本朝再无福王,只馀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