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要讲《牡丹亭》最出名的一出:惊梦。”
“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看看,这就是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杜丽娘十六岁还不知道自家有一个後花园。”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景色写的多美啊,看到美景杜丽娘心内却是压抑和痛苦,为什麽呢?看看这句:锦屏人,是谁锦屏人,是杜丽娘,也是千千万万个被理学束缚住的古代女性。”
“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啊!封建朝代是彻彻底底的男权社会,所以灭人欲,灭的是女性的欲望,你们想想,女子的大好年华,只能在闺阁绣花,只能等待盲婚哑嫁……”
……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写的多好啊,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有意又有情。”
……
“我们再看这一段啊!”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这写的是什麽,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私相授受,在古代这可是很严重的。”
“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後,对女性贞洁看的是十分重要,而杜丽娘敢冲破束缚,没经过父母之约,媒妁之言,和柳梦梅就在一起。”
“从这也能看出来汤显祖对女性不公遭遇的一些控诉!她知道杜丽娘的痛苦在哪里,也写出了杜丽娘的勇敢大胆……”
“我们从古至今对性是很少提及的,但男性可以提,什麽青楼妓馆,他们可以去;女性不行,女性要求知礼守节。”
“可是《惊梦》汤显祖就写出了女性也是有性需求的,什麽叫敢为人先,这就是……”
……
“又被母亲絮了许多闲话。”
“杜丽娘做了一场春梦,然後呢,被她母亲絮了许多闲话。”
“这就突出了自然天性与家法礼教的对立,是现实与理想的无情冲突。”
“少女思春思君人之常理,可“理学”觉得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从未把目光对准女性,只把女性当做陪衬,繁衍的工具。”
……
两堂课上下来,黄娅娅真佩服汤显祖啊!
现在很多人思想比他这个封建朝代的人还要封建,女性染个头发都要骂个半死,更何况像杜丽娘主动和人云雨,还是野战!
汤显祖牛牛牛,大神中的大神,什麽如花美眷,似水流连居然是出自他的《牡丹亭》!
相比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把焦点聚集在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心理活动上。汤显祖更能看到女性的处境。
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学大家,两种不同的哲学命题,一个是“生与死”,一个是“理与情”。
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可汤显祖就是汤显祖,不是什麽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是中国的汤显祖,是伟大的戏曲家,并不需要用莎士比亚来凸显他,因为他本来就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