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174章公议大会
范迎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这样快,她竟已经是个大二的学生了。
物理系和化学系就如同医学科一般,在大一的时候就去工部的科学司参观过,有时实操课也是直接去科学司上的。
科学司的两位技术员似乎对范迎颇为满意,问她毕业了愿不愿意到科学司来。
对此范迎还未想好,如今大学毕业的出路很多,能当西席丶能从基层做起当小吏丶物理科和化学科的学生也能留在工部。
范迎只回复自己再考虑考虑。
如今大二,科学司那边便交给物理科和化学科一个简单的科研课题。
需要两个学科的学子各自分组,然後两两组队完成。
至于课题,则是根据操作流程制作出一支简易的竹制硬笔。
材料上课时会发放,到时会看哪个组做出来的竹制硬笔最好。
范迎看了看操作流程,很快就搞清楚这个简易竹制硬笔的原理是什麽。一个中空的笔杆作为墨水仓,通过毛细作用将墨水从笔杆持续输送到金属笔尖。
需要制作的步骤也不少,分别有笔尖丶笔舌丶笔身与笔帽这四样。
最後将这四样组装起来,再灌入调制好的墨水即可。
看起来好似简单,其中笔尖的制作非常繁琐。不光要将金属片剪成一个小铲形或菱形,还要用工具轻轻敲打,使其形成适合书写的弧形。
随後便是最关键的一步。
开缝。
在笔尖正中凿出一条细缝,它负责将墨水一分为二,稳定导向纸面。
范迎担任了小组长。
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到科学司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最终简易竹制硬笔被制作出来,范迎作为组长,先是握住这支竹制硬笔感受触感。
竹管的大小是他们特地丈量过的,握在手上的尺寸刚好。
这支简易竹制硬笔堪称成功,但就是写字时还是有些挂纸,不过挂得并不严重,能写。
小组的其他同学纷纷反思,应当是开缝那一步做得还不够细致,下次可以改进一些工艺。
这是范迎第一次靠着学到的知识制作出实物。
她心中被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所填满,看着那只不算完美的简易钢笔更是怎麽看怎麽满意,原来科学司平时的工作是这样的。
范迎开始思考,过两日要不要再去科学司看看吧,感觉这里似乎也是个好去处。她本来就喜欢物理,对基层小吏也并没有那麽感兴趣。
科研课题做完,范迎的日子便回到了平静的大学生活,每日吃饭丶上课丶睡觉,闲暇时去图书馆看书,和室友们出门吃吃食肆里的新菜品。
如今的《黎县月报》虽叫《黎县月报》,但也不止在黎县一处印刷。
安京也有个印刷的地方。
每月也就黎县和安京人看上报纸的速度最快,其馀州县的人都得等上两日才看得到。
这也是黎县百姓擡起头走路的底气之一。
安京大学堂每月都有人订购报纸,范迎在门口付了钱,拿起一张边走边看。
然後她的眼睛就一直保持睁大的状态!她目不转睛的盯着报纸上的内容。
陛下竟要召开一次百姓公议大会!
范迎第一次听到这几个字,继续往下看了才知道这是推选百姓代表来到安京开会,由百姓代表提出建议和问题,由代表记录,随後呈给陛下。
范迎拿着报纸站在门口的样子十分奇怪,便有几个师弟师妹以及同学问:
“师姐怎麽在这站着不动啊?这期报纸是有什麽劲爆的消息吗?”
范迎这才擡起头。“陛下要选举百姓代表开会……”
“真假的?”
“报纸上说的吗?”
“快给我看看!”
安京大学堂里有各种家庭里走出来的学生,其中平民丶寒门以及商人的孩子感触最深。
商人不被允许科举,平民没钱读书,寒门读了书但是却被看不起。
这些孩子是能真真切切体会到治国与律法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的人。
但是如今,普通的百姓,各行各业的工人,种地的农户,都能选举出代表去开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问题。
范迎一下子激动得不知道说什麽好。
这次的百姓公议大会,场地和布置一事,林肆还是交给礼部去办。
礼部尚书都快哭了,过了这麽久礼部终于又有活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