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是谁把朕的龙袍剪了 > 第44章 第 44 章 建造竖炉(第1页)

第44章 第 44 章 建造竖炉(第1页)

第44章第44章建造竖炉

虽说胡人什麽都不懂,但林肆可对剥削奴隶没有兴趣。

干了活自是要给工钱的。

就这样,现如今的黎县的街道之上,偶尔能见几个胡人。

许多百姓未曾见过胡人,起初还有些震惊,到现在已是习以为常。

胡人们也很好的融入了黎县,甚至还会入乡随俗,用一口撇脚的汉话对着卖瓜果的说便宜点。

庄园里的孩子得了林肆的命令,时不时的去给胡人们洗脑。

诸如你们留在这里,就是黎县的一份子,是县主的子民,不会挨饿,不会受冻,不管你们以前是哪个草场的胡人,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黎县人。

须卜绰能听懂七七八八,又将这些话翻译给剩下的胡人。

胡人们当即痛哭流涕,表示狗屁草原,狗都不回。

林肆能清楚的在脑子里看到人心和声望蹭蹭的涨,当然,基数太小,涨幅并不高。

铁矿有开采只是炼铁的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以煤炼铁,建造高炉。

梁年问林肆,“万事俱备,差个铁匠怎麽办?孙昌只会将锻好的铁与木头衔接,要不从何处绑一个回来?”

对此林肆胸有成竹:“铁匠很快就会有了。”

梁年不解,以为林肆当真是要去绑一个铁匠回来,问:“县主打算要去何处绑?最好是绑未成婚的,家中父母也已不在的孤家寡人,绑回来以後关起来,除了锻铁不许他出屋子。”

林肆否决了梁年的提议,“多谢梁县令建议,我已有法子。”

梁年还是不放心,连连追问林肆到底何处解决。

林肆回她:“自梁县令和我说黎县附近有铁矿後,我便派了几个家丁去施州以及恩州拜师学艺去了,倒也不用学的多麽精,将基本的手艺学会回来就行,”

梁年:。。。。。。

她怎麽感觉县主府的家丁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至于被派出去的三个倒霉蛋还上演了一出拜师大戏,非常丰厚的拜师费用简直让铁匠们无法拒绝。

丁蒲两眼泪汪汪,为什麽又是他。

他真的只想好好的当个咸鱼家丁啊,他现在已数不清自己学会了多少技能。

下一次真的不要再让他去学东西了!

矿石挖的差不多,林肆又让这群胡人用耐火泥制造起高高的竖炉来。

挖矿造竖炉都是体力活,这段时间他们日日三餐,每个人都肉眼可见的长了肉,力气也恢复了许多,干起活来也不算吃力。

竖炉必须制成腰鼓状,既两端紧,中间宽。

须卜绰不明白为何要建成这个有些奇怪的样子,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反正干活就有饭吃,还有工钱拿。

竖炉是炼铁的重要一步,另一步是水力鼓风。

在这个没有电气的时代,水力是能够节省人力物力的最好办法。

梁年隔三差五会来看看胡人的工作进度,因此还被林肆调侃怎麽感觉她比自己还着急?

对此梁年不知道怎麽回答,难道她要说反正事情都已经这个样子了,干脆大家一起诛九族吗?

这些胡人属于被林肆隐匿的人口,虽不多,但梁年也得将这些人登记在册,只是不上报,方便与她和林肆的管理。

不过梁年很快被自己的这个念头感到奇怪,怎麽就方便林肆管理了!

对于登记胡人这件事,最难的是胡人的名字。

这些胡人现在还不会说汉话呢。

梁年只能先将屋子给他们分下去,按屋子暂时认人,将名字的那一栏空着,等他们熟悉汉话後,再来登记。

为了加快汉话的学习进度,现在胡人互相和对方说话都尽量使用汉话,实在是表达不清楚的,才用胡语。

须卜绰记得前日是他来到这里一个月的日子,而刚好在前日,他们全家分到了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房子。

这是须卜绰一家第一次住在房子里。

这种感觉很神奇,和住在穹庐里的完全不一样,不必担心突如其来的大风将穹庐吹到,睡觉时睡在专门的床上,不似睡在地上那般冰冷。

屋子虽小,但是须卜绰一家人非常很珍惜,他们小心翼翼的将屋子打扫干净,他们也第一次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须卜绰觉得这是一种归属感。

丁蒲讨厌学习铁匠这门技术,不为别的,锻铁实在是太烫了,而且需要很大力气,敲的他手疼。

咸鱼哪有那麽大的力气!咸鱼连翻身都很困难呢。

至于赵安和陶阳辉,丁蒲都能想象他们两个是抱着什麽样的心态去学的。

赵安:定不负县主所托,一定把铁匠的基本操作学会。

陶阳辉:为了补贴,拼了!

幸好县主只让他们学些基本的功夫,不用学得那般出神入化的技术,比如在铁器上雕刻出复杂烦琐的花纹之类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