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像一团迷雾
初宜晓很快发现,“安排面试”这四个字背後,远不是发个通知那麽简单。祝特助传达的指令清晰而简洁:她需要全程跟踪。这意味着从初次电话沟通确认人选意愿丶核实基本信息丶发送正式面试邀请,到面试当天的接待引导丶全程旁听记录,再到最後——将面试官的反馈意见,无论好坏,准确丶及时地传递给候选人。
前面三位由她筛选丶祝特助初步把关丶刘屿灿最终面试的候选人,无一例外,都收到了来自祝特助那堪称极简主义的反馈邮件,收件人初宜晓,抄送刘屿灿丶梁月婷:继续找。
三个字,像三块冰冷的石头,砸在初宜晓心上。
她看着邮箱里躺着的三封待发送的“面试结果通知”,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按不下去。她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自己海投简历时,收到那些千篇一律丶措辞模糊的“很遗憾未能与您携手同行”时的失落感。更何况,经过前期的沟通和面试时的接触,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三位候选人对加入盛景的强烈渴望和认真准备。其中一位在电话里激动地说“盛景是我的dreampany”,另一位面试前还特意发邮件询问着装要求……现在,要由她亲手递上这份“拒绝”?
屏幕被她点开又锁上,编辑框里的文字写了删,删了写。措辞太生硬怕伤人,太委婉又怕显得虚僞不真诚。她对着空白的邮件正文叹气,愁眉不展。
“初初?干嘛呢?对着电脑唉声叹气的,跟失恋了似的?”许佩佩端着水杯溜达过来,甜美的声音里带着关切。她一眼就看出初宜晓的纠结状态。
初宜晓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把烦恼和盘托出:“佩佩姐,我……我不知道该怎麽写拒信……前面那三位刘总面试没过的,祝特助让我通知结果……我怕……”
许佩佩听完,了然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笑容。她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凑近初宜晓,声音放得柔和而专业:“傻初初,别怕。拒绝人,是HR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工作中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关键在于怎麽拒绝。”
她拿起初宜晓的手机,示意她看自己编辑:“你看,核心思路是:先扬後抑,真诚坦率,留有馀地。”
“首先,”许佩佩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示范,“要真诚地肯定对方的优点。比如:‘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本次面试,与您的交流非常愉快。我们非常欣赏您在具体领域方面的深厚积累和专业素养,您展现出的某个优点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真的,他们能进到刘总面试环节,肯定有过人之处,要具体说出来。”
“然後,”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平静而坚定,“才是转折和说明原因。重点在于对事不对人。可以说:‘然而,经过我们团队综合评估和慎重考虑,我们认为您目前所具备的技能组合和职业经验,与本次招聘岗位的具体职责要求和团队当前亟需补充的能力模型,未能达到最理想的匹配度。’”许佩佩特意强调了“本次岗位”和“当前亟需”,把问题限定在特定岗位和特定时间点的需求上,而不是否定候选人本身。
“最後,”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表达遗憾和留下希望。‘因此,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本次未能与您达成合作意向。但请相信,您的简历已进入我们的人才库,未来若有更契合您背景的职位开放,我们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再次与您沟通交流。再次感谢您对盛景资本的关注与信任!’”
许佩佩放下手机,看着初宜晓:“明白了吗?关键在于把‘不合适’的原因归结为岗位需求与个人能力的暂时性不匹配,而不是‘你不行’。真正自信且有实力的人,会理解这种不匹配是正常的,甚至会感谢你指出了方向。只有那些内心虚浮丶外强中干的人,才会把一次拒绝等同于全盘否定,那也不是我们想要的人。”她眨眨眼,笑容带着洞察世事的通透,“我们是在帮彼此节省时间,也是在为候选人未来找到更合适的舞台铺路。”
初宜晓豁然开朗!佩佩姐的话像一把钥匙,解开了她心中的结。原来拒绝也可以如此体面丶温暖,甚至带着一种职业化的关怀。她看着许佩佩,眼神里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佩佩姐,你真的太厉害了!总是能把话说得让人这麽舒服!”
有了许佩佩的“秘籍”加持,初宜晓终于鼓起勇气,按照这个思路,给三位候选人分别发送了真诚而专业的拒信。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但做完後,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拒信发完,任务还得继续——“继续找”。
初宜晓再次坐回了那堆纸质简历前。这一次,她的心态和筛选方式都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许佩佩最初教的“快准狠”三板斧,而是融入了更深的理解。她想起了那天在刘屿灿车上,他剖析投资部新人所需能力的那些话:
“快速学习能力是基石……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沟通和说服能力……核心是好奇心和韧性……”
这些关键词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她。她不再仅仅看学校排名和专业名称,而是更深入地挖掘简历背後的信息:
快速学习:是否在短时间内掌握过新技能或新领域?是否有跨专业丶跨行业的经历?项目描述里有没有体现快速适应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逻辑分析:实习或项目经历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提到了建立分析框架丶运用数据工具?论文或报告的题目是否体现深度思考?
沟通说服:是否有需要跨部门协作或对外沟通的项目?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有组织活动丶进行汇报演讲的经历?
好奇心:是否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丶深度参与的社团丶独特的兴趣爱好?是否关注行业动态丶有阅读习惯?
韧性:是否有克服困难丶坚持完成挑战性任务的描述?是否有面对失败或挫折後调整心态丶取得成果的经历?
她看得更慢,也更专注,不再追求数量,而是力求精准。几大摞简历翻下来,最终被她郑重其事挑出来的,也不过十五份左右。每一份简历上,她都贴上了便利贴,简要标注出该候选人与刘屿灿所说核心能力的匹配点。看着这薄薄的一叠,她心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些人,一定都符合刘屿灿的标准!
抱着这十五份精心筛选的简历,初宜晓再次来到办公室外间。刘屿灿正在里面开会,玻璃墙映出他专注的侧影。祝特助看到她,已经了然。他接过简历,快速地翻看了一遍,目光锐利,动作干练。最後,他从中抽出了八份,递还给初宜晓:“这七份暂缓。这八份,我会交给刘总过目,如需安排面试会发邮件通知你。”
初宜晓接过被退回的七份简历,心里忍不住为那几位候选人惋惜。明明她觉得也很优秀啊……祝特助的标准到底是什麽?难道还有她没领悟到的?
这个疑问像根小刺扎在心里。回到工位,看着那七份被“暂缓”的简历,初宜晓越想越不甘心。万一里面真有明珠蒙尘呢?万一刘屿灿的标准和祝特助不一样呢?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
她打开扫描仪,将那七份简历逐一扫描成清晰的PDF文件。然後,点开微信里那个风雪和尚头像LYC,心跳微微加速。她深吸一口气,将七个PDF文件一股脑儿发了过去,并附上一条简短的消息:
初宜晓:刘总,打扰了。这是今天祝特助筛选後认为暂不符合要求的七份简历。我个人觉得其中几位在[快速学习逻辑分析韧性等具体方面]表现也很突出,想请您再抽空看一眼,是否有遗漏的潜力人选?谢谢刘总!
消息发送成功,初宜晓感觉手心都有些冒汗。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越界,是否显得多事,但……她就是想争取一下。
等待回复的时间格外漫长。她时不时瞥一眼手机,屏幕却始终安静。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投入其他工作时,手机屏幕终于亮起。
LYC:?
一个孤零零的丶带着巨大问号的消息,静静地躺在对话框里。
初宜晓盯着那个问号,足足愣了好几秒。
这是什麽意思?
是疑惑她为什麽发这些简历?是觉得她多此一举?还是……别的什麽?
她试图从这一个冰冷的符号里解读出刘屿灿的情绪和态度,却一无所获。想去问问许佩佩,又怕她追问自己和刘总的关系——可她和刘屿灿,到底是什麽关系?上下级?朋友?还是……那个被张娅调侃的“艳遇”?她自己都说不清。
问号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初宜晓心头。她不敢再追问,也不好意思去请教别人,只能把这个小小的问号闷在心里,连着几天工作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对着那个风雪和尚的头像发呆,反复琢磨着那个“?”背後可能蕴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