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来不及说的话 歌词 > 交汇与错过(第1页)

交汇与错过(第1页)

交汇与错过

秋雨关于“初始损伤因子”的构想,如同在黑暗迷宫中发现的一条极其细微丶若隐若现的丝线。她深知这丝线可能通往出口,也可能只是徒劳地缠绕在另一处死胡同。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抓住的东西,她必须沿着它走下去,无论最终结果如何。

她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和充实她的模型,尤其是关于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热影响区微观结构和初始损伤状态的定量关系。这类数据通常属于工程组的核心实验记录,以她的权限,很难直接调阅详尽的原始数据。

然而,机会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基地为了加强“鲲鹏”计划各小组之间的技术交流,决定定期举办小范围的丶跨学科的“技术沙龙”,鼓励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就共同感兴趣的技术难题进行非正式的探讨。第一次沙龙的主题,恰好定为“材料行为与结构可靠性”。

秋雨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知道,凌寒作为工程组的负责人,必然会参加。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不着痕迹地抛出她的想法丶试探工程组反应的机会。

沙龙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傍晚举行,地点设在食堂旁边临时整理出来的一个小房间。参加的人不多,除了秋雨和凌寒,还有几位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员和工程组负责具体测试的技术人员。气氛比正式会议要随意一些,桌上甚至破例摆放了一些花生瓜子和劣质的茶叶。

讨论很快聚焦到了“龙脊”面临的焊接裂纹问题上。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员展示了他们对失效样品进行金相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裂纹确实优先起源于热影响区的晶界处,那里存在着明显的微观组织劣化和残馀应力集中。

“传统的断裂力学参数,在预测这种早期损伤时,显得力不从心。”一位材料研究员苦恼地说,“我们缺少一个能够有效表征这种‘先天不足’的参量。”

听到这里,秋雨的心跳悄然加速。她深吸一口气,在其他人讨论的间隙,用尽量平静丶客观的语调开口了:

“我最近在看一些损伤力学的资料,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她顿了顿,感受到凌寒的目光瞬间落在了自己身上,锐利而专注。“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个与焊接工艺参数丶微观缺陷密度相关的‘初始损伤因子’,来量化这种材料在承受载荷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隐性弱点’。这个因子可以与能量局部化的概念结合,或许能更好地描述裂纹在早期阶段的异常扩展行为。”

她简要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初步的数学表述,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推导过程,只是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思路。她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任何可能触及敏感地带(如“γ-核心”)的词汇,将讨论严格限制在纯技术层面。

当她说完,房间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几位材料研究员露出了思索的表情,显然这个思路对他们有所啓发。

而凌寒,则一直沉默着。他微微垂着眼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陶瓷茶杯边缘,看不清他眼中的情绪。但秋雨能感觉到,他听得很认真,每一个字都没有错过。

片刻後,他擡起头,目光再次看向秋雨,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审视,有探究,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丶仿佛被什麽东西击中的震动。

“能量局部化……与初始损伤耦合……”他低声重复着秋雨话里的关键词,像是在咀嚼其中的含义。然後,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丶也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这个‘初始损伤因子’,如何与我们可以实际测量的工艺参数,比如热输入量丶冷却速率,建立定量的关联?”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也是秋雨目前模型中最薄弱丶最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环节。

秋雨迎着他的目光,坦诚地摇了摇头:“这正是目前最大的难点。我的模型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大量的丶系统的实验数据来标定和验证。尤其是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观结构表征和对应的力学性能数据。”

她的话,既表明了模型的局限性,也间接地提出了对工程组数据的需求。

凌寒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追问。他重新低下头,盯着茶杯里沉浮的茶叶梗,陷入了沉默,仿佛在进行着激烈的内心权衡。

沙龙在後续的讨论中结束。秋雨不知道自己的发言究竟起到了什麽作用,但至少,她将那颗种子播撒了出去,尤其是在凌寒的心中。

之後几天,基地里一切如常。秋雨依旧埋头完善她的模型,同时忐忑地等待着可能的回应。

第三天下午,资料室的老周又一次出现在了秋雨办公室的门口,手里依旧拿着一个牛皮纸档案袋。

“秋雨同志,”老周的语气还是那样平淡无波,“工程组那边清理出来一批旧的焊接工艺试验记录,我看里面有些微观硬度和金相照片,想着你前些日子好像对这方面感兴趣,就问问你要不要看看?不过都是些失败案例的记录,没啥大用。”

秋雨的心猛地一跳!她几乎可以肯定,这绝不是巧合!凌寒听到了她在沙龙上的话,并且用这种和他之前如出一辙的丶不着痕迹的方式,给予了回应!他送来的,正是她急需的丶用于标定“初始损伤因子”的关键实验数据!

她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平静地接过了档案袋,向老周道了谢。

关上门,她迫不及待地打开档案袋。里面是厚厚一叠泛黄的记录纸和附着的黑白金相照片。记录详细记载了数十组不同的焊接参数(电流丶电压丶速度)丶对应的热影响区微观硬度值丶以及定性的金相组织描述。虽然这些都是“失败”案例的记录(最终出现了裂纹),但对她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丶可以用来建立“工艺参数-微观结构-初始损伤”关联的宝藏!

泪水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明白,这不仅仅是数据的共享,更是凌寒对她能力的某种认可,以及一种跨越了冰冷隔阂的丶无声的信任与托付。

她不再有任何犹豫,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标定工作中。

然而,就在秋雨以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丶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方式时,命运却再次展现了其无常的一面。

就在她拿到数据的第二天,一个紧急通知下达:凌寒被临时抽调,参加一个代号“深潜”的紧急外协任务,需要立即离基地出差,归期未定。

他走得非常匆忙,甚至没有来得及与编撰小组进行完整的工作交接。秋雨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乘坐的吉普车已经消失在了戈壁的尽头。

她站在基地的大门口,望着那漫天黄沙和空无一人的公路,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刚刚带来希望的实验数据,心中却充满了巨大的失落和一种不祥的预感。

交汇,刚刚开始。

错过,却已注定。

他们仿佛两条短暂相交的直线,在命运的坐标系中,刚刚因为一个共同的难题而靠近,却又被更大的力量强行掰开,奔向各自未知的丶或许再无交集的远方。

戈壁的风,依旧在不知疲倦地吹着,抹去一切来过的痕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