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快穿之女配为王免费 > 第73章 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七(第1页)

第73章 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七(第1页)

第73章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七)

京城的慈慧女学步入正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後,杨知意心中渐起更远之至。她与齐砚商议,打算亲身走访京畿及周边州县,为各地女学的筹办出谋划策。

京城的慈慧女学,她便交由姐姐杨知静打理。

而安国公的爵位与府邸,最终由齐砚做主,从旁支过继了一个聪慧的孩童,精心教养,以承宗祧,撑起安国公府的门面。

此时,家中长辈也有了打算。杨父杨母在京多年,见长女与幼女各自安稳,也终于动了归心。

他们说起江南水乡的旧居,说起苏州花溆镇的杨家老宅,眼中满是眷念。杨知意闻言,遂与齐砚决定先护送二老南归,让他们在熟悉的风物中颐养天年。

返至江南,旧地重游,百感交集。花溆镇正是她年少起步丶走上绣艺之途的原点。她一面安顿初归的双亲,一面暂驻花溆镇。

她走访江南多处女学,见旧日弟子多已是独当一面,心中欣慰之馀,也因地制宜,提出改进之法:或劝其整合课目,兼容礼学与工艺;或传授更为精细的苏绣配色与丝绸染法。

与此同时,她的《织染绣谱》在朝廷的支持下,得以大面积刊印。通俗易懂的插图,实用的内容,一时成为无数女子渴望拥有的宝典。

安顿好父母,留下足够的人手照顾之後,杨知意与齐砚便踏上了旅程。

齐砚这位前工部官员,此刻成了最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熟悉各地地理民情,精于规划路线丶安排食宿丶与地方官府接洽,甚至能在荒僻之地迅速找到安全的歇脚点。

而杨知意的教学,并非照本宣科。每到一地,她必先考察当地的物産气候丶民俗风情。

她会带着学员们走进田野山林,辨识当地特有的可用于染色的植物丶矿物,并因地制宜地调整染方和技法。

在朴实的北方村落,她着重传授如何用当地常见的棉麻丶植物染出牢固耐用的色彩;在西南山地,她又会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与用色,进行创新。

她教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发现美丶创造美的能力。

而杨知意每到一地,必会想当地学堂捐赠书本《织染绣谱》,并结合实践。不断收集新的素材,为书稿增补修订。

如此数年,他们走过了许多地方,慈慧女学的牌匾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挂起。他们将馀生皆投于此途。

二人既为师者,亦为匠人;既是跋山涉水丶探究风物的行者,亦是彼此性命中最为契合的伴侣。

他们曾在简陋的学堂里点灯授课,教那些渴望读书识字丶掌艺谋生的女子。路途中,他们不忘钻研新法,将山野间草木的颜色,悄然融入丝线织绣之中。

史书或许只会寥寥记载昭宁年间女学兴起,织染技艺大兴,鲜有笔墨细述七间艰辛。

世人或许不知,那锦绣之业之所以得以延展,实赖一对夫妇,倾数十年光阴,行万里之路,以心血育人,以理想济世。

後来,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隐在山水深处。那些遍布各地的学堂,那一本又一本被翻阅再印的《织染绣谱》,还在无声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关于热爱丶关于坚守,也关于传承。

吱吱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几十年之後了。彼时,她正在一片云海之中。

“‘叮’,当前任务已完成。”

“完成任务一:双亲安享晚年,寿终正寝,一生康宁无忧。”

“完成任务二:长姐嫁得良婿,儿孙环绕,幸福安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