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长乐宫的历史 > 九宫火锅(第1页)

九宫火锅(第1页)

九宫火锅

进了腊月,宫内一些人为过年各项事项而忙碌,一些人则享受一种即将过节的散漫。郑妙这样的性子,自然更是懒洋洋的,依旧是照常起居,按时去向皇後请安,回宫後看书习字,抚琴打棋谱,看着底下人穿梭忙碌,贴窗花挂灯笼,将长乐宫装点得一片红火。

最让她得意的,当属彻底掌握了原主高超的女工技法,并将年礼之一的绣囊完成了。

送去乾清宫的是瑞雪丰年图,一角是岁有馀粮的庄户人家,橘黄灯火将洁白雪地映亮。

送去慈宁宫的是童子闹喜图,总角孩儿圆乎乎的脸蛋,一看就很有子孙满堂的温暖。

送去坤宁宫的是岁寒三友图,给庄妃的是麒麟图,给林妃的是鸿雁图,张嫔处是芍药,张姿处是梅花,何娘子处是桃花,任娘子处是杏花。

也在年前,皇上往东西六宫有妃嫔的地方都走了一遭。郑妙的长乐宫是在火锅的香气里迎接圣驾的。

于典膳和一个来自锦官的陶女史结识,见识了她一番炒料的功夫,便带着来见礼。

郑妙对这一盘喷香的底料,拍手称好。

“女史在家中可是庖厨好手?”郑妙一边吩咐人去准备各色肉片青菜,一边寒暄。

她还带着家乡口音,很是喜辣活泼,在白雪飘飘的冬日里如一簇火苗,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只是能投主子胃口,是臣下之幸。”

“这最中心,适合放些毛肚丶鸭肠丶肥牛丶肥羊。十字格便很该放些麻辣牛肉丶黄喉丶郡花丶香菜丸子丶耗儿鱼。而四角格文火细磨,适合鸭血丶鳝鱼丶鹌鹑蛋。”

郑妙看着陶女史利落的举止,已经很是喜欢,随着锅子上缓缓升起的混合着浓香的白烟,便更是心满意足。

只是没料到,才刚吃了个三分饱,领导便来了。外头太监通传之声,次第响起,是皇上驾到。这下再好的胃口也消散了,郑妙连忙带着一群人整齐行礼,迎接视察。

皇上诸玄瞻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声音沉而稳,浓眉大眼很是英武,起码是一米八以上的个子,整个人的精神气质是昂扬向上的,有如新阳,虽然只着便装,但也可见凌然气度。

郑妙脑补着他和後宫这些美人站在一起的模样,皇後如竹他如松,一看就是清宁帝後的模样。庄妃林妃还有张姿眉宇间都有兵戈气,和他站在一起,倒会衬托出几分小鸟依人的吧。张嫔是盛世富贵派头,合该在这样一位帝王的後宫中扎根。何娘子任娘子更是娇若春花,和他很是合衬。这样算下来,我这飘满火锅香味的长乐宫,和他最不搭啊。

郑妙仍在胡思乱想,诸玄瞻已经已经横刀立马坐在餐桌主位,她连忙快步向前布菜。

“这样香,放了些什麽?”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滚动的锅子。

郑妙看了一眼头埋在胸前的于掌膳和宋女史,轻声说道,“是沙姜丶八角丶香叶丶陈皮丶桂皮丶丁香丶茴香丶草果。当然了还有锦官府周围各色的辣椒。岁暮天寒,吃这样的锅子最熨帖。”

诸玄瞻拍了拍身旁的凳子,“你也坐下一起吃。叫宫人们布菜也就是了。”

哎,在您身边哪里能吃得好呀。郑妙心里暗自嘀咕着,面上当然仍是羞涩笑意。

诸玄瞻连吃了好几口,大呼畅快,薄薄的嘴唇被辣得通红,但怎麽也停不下筷子。

郑妙招手唤来于掌膳,“盛些温豆浆来,不必很热,适宜入口最好。还有,奶糕子点心也备一些,吃完锅子进上来。”

诸玄瞻笑着看她,“于吃这一途,你倒是很会安排。”

“皇上谬赞了。”郑妙剪水秋眸流转,荡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

“以前还在潜邸的时候,朕和皇弟曾去京城小巷子里的馆子吃羊肉锅子,也是这样飘雪的冬日。”诸玄瞻笑着看着花窗外漫天飞雪,“天地茫茫一片,煞是好看。”

郑妙笑道,“这几日嫔妾正好翻到一古人游记,写的是南直隶一处观雪的风光。他写道,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丶湖心亭一点,与馀舟一芥丶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正是这样人鸟声俱绝,自有妙处。”诸玄瞻夹了一片嫩叶,但却没有送入口中,只停在浅盏上,“翻过年去,清浅就要去南直隶的元名山了,也许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吧。”

郑妙刚夹了一颗滚得正好的丸子,看这神色便也只能停下,转动脑筋想着如何应答。

总不能,领导伸手你吐核吧。

大公主清浅是皇上和林妃的心头宝,只是身体较为孱弱,北方到了风雪猛烈的冬天,她几乎都不能出门的。以前在潜邸时,林妃和她常常直接在城外的温泉庄子避寒。如今进了这天下权力之巅的紫禁城,有了最精心的太医,最昂贵的药材,最谨慎的伺候,她的身子还反更差了些,送去皇庄休养,一没留神就感了风寒,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病情反反复复,几乎去了半条命。

皇上和林妃甚至去拜见皇觉寺的净台大师,寻求庇佑。九五之尊的天下主人和圣眷颇隆的宠妃,在体虚多坎坷的女儿面前,也是手足无措的父母。

净台大师燃灯祈福,却天降暴雨,倒灌长明殿。

这下连太後都惊动,请钦天监丶玄元观一起推演大公主的命格。

最後三家都只道,公主八字太轻,如化外云烟,久居京都总会身体抱恙,若置身龙气鼎盛的皇城皇庄中,更是天不假年。最好的法子是送去有祖宗馀荫庇佑,而无富贵锦绣气之地。

也正好,本朝开国之主曾经在南直隶石头城外的元名山做过和尚。後来成了布衣皇帝,那片偏僻山林便围了起来,作为皇家祭祀之地。那里只有一座古朴雅致的庙宇,很是符合大公主休养的要求。

私下聊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何娘子颇为唏嘘,“当初这大公主生下来的时候,几乎要了林妃半条命去。这七灾八难地好不容易养了几年,却又要送到那见不到人的去处。天南地北,一辈子还能见上几面?这不等于摘了她的心肝,要了她另外半条命去?”

任娘子则淡淡说道,“个人自有自有个人的缘法。为着大公主的性命,林妃再不舍得也只有舍得的。这人世就是这麽起伏不定,有人生在锦绣堆里,却只能去云巅。有人一身本事,却也只能从山脚慢慢往上爬。”

郑妙心思快速流转一圈,温温柔柔地以一朵解语花的姿态绽放在诸玄瞻面前,“宫中丹青好手这样多,不若排一些随公主去南直隶?叫南北的画师,一月作画往来?公主能知道皇城里陛下和林妃姐姐近况如何,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此朝海运发达,南直隶和北直隶之间也有通畅运河。走水路成全父母爱女之心,抛费也不会很大,不至于闹出“一骑红尘妃子笑”这样的名声,是故郑妙才有此提议。不然若有了妨碍,错的不会是皇上,也不会是受宠的林妃,只会她这只小虾米了。

见诸玄瞻面露沉思之态,郑妙又款款说道,“也不必是什麽大事。越是琐屑之事越暖呢。譬如皇上案前进了什麽新鲜果子,林妃姐姐的殿外又开了什麽好花,公主清晨睡起,窗外听见的是什麽小雀在鸣叫,如此虽然身隔两地却也能心发一处,岂不美哉?”

诸玄瞻轻轻点头,但马上又面露笑意,“还新鲜果子,朕桌上的奏折都批不完了。那像你这个小女子,每日清闲只想着捣鼓这些。”

郑妙恰到好处吐舌一笑,“还不是仰赖陛下生命。嫔妾这等小女子,还有天下百姓,都能有这样的好日子过。”

诸玄瞻自得一笑,郑妙心中的小人也嘚瑟转圈跳舞,这样恰到好处的马屁,我可真是个小天才呀!

那一日後,皇上每月差不多都会来长乐宫一二次。特别是郑妙有了灵感,准备新鲜吃食之时,一请一个准。只是郑妙很克制谨慎,这样的邀宠也只是偶尔为之,如此才能细水长流,也不惹人嫉恨。

算起来,皇上每个月来後宫的时间并不很多,不过是十到十五天左右,而坤宁宫中能占去四五天,庄妃林妃宫中差不多是各三天,剩下的张嫔郑妙任娘子何娘子,各处倒也可起码各一天罢了。至于在乾清宫後围房的张姿,恩宠如何就不是後宫人所知道了。

不过皇上仍然有守孝之心,就算是留宿或召见,也少有临幸。想来不只是郑妙处如此,另外各宫也差不多。因为几年间,都未有新生的皇子皇女。纤儿劝了几次郑妙,让她学着张嫔和二位娘子一样也把坐胎药喝起来,“连围房里的张姑娘都没停呢。”郑妙才不想要那乌漆嘛黑的苦汁子,只用顺其自然四字推诿过去。

好歹是个现代魂魄穿来的,别的妃嫔可能不懂,她还会不懂怎麽算排卵期安全期吗?只是现在宫中还没有孩子降生,作为皇上登基後的第一胎,无论男女,都必然很受瞩目。这份瞩目可能伴随着郑妙无法掌控的祸患,且让别人出这个风头吧。是故危险的日子里,郑妙总会把扭伤脚丶感风寒报去司寝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