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结果和宿敌在一起了怎么办 >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第1页)

晏景转过头,那是一个做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衣衫洗到发白,边角破烂。

瞧模样,之前应该是在侍弄菜田里那几颗枯黄的小白菜。见到外来人书生明显很激动,直接跨过破烂的竹篱笆,来到两人面前,整理好衣衫后,深深作揖。

“晚生名唤李咸,原是在皇都太学进学的学生。三月前来到此地。瞧两位模样不似河泛区人,不知两位从何而来。”

“从皇城来。陆不承。”晏景看向身侧,顺便把奚启也介绍了,“他叫奚启。”

互通名姓侯书生请两人进了屋。

他住的地方本是镇子里一处民居,但主人全家逃荒去了,他便借来暂居了。

晏景听到了令他在意的字眼:“逃荒?朝哪边逃的?”

年轻书生从箱笼里拿出半块儿干硬的馒头,揪掉发霉地方,切成几片,请两人分享。

晏景抬手拒绝:“不用。我们吃过了。”

书生留下一片馒头,收起其他的,然后开始回答晏景的疑问:“我不清楚离开的人去了哪。我来到这里时,镇子已经是这副模样了。只剩些走不动的老人。有的说,人去了皇城,有的说去了南方。

但我无论是在皇城还是在来的路上都没瞧见过流民。”

为了表明善意,书生主动交代起自己的经历:“其实自从朝廷发布封锁令后,不少人都很在意河泛区内的情况。

我的老师也有个至交好友,三年前来了河泛区,自那以后便再无音信。老师一直很是挂念,时常为此忧心。正好我打算进行一场游学,便把河泛区选为了目的地之一,但——”

书生停顿,晏景接着道:“回不去了是吗?”

“是的。”书生沉重点头,“出去的路都被设了关隘。此外便是深山老林,野兽众多,贸然进入九死一生。

“在皇城的消息里,这边虽遭了灾,却并无饥荒,只是时有疫病,所以才进行封锁。但事实截然相反,哪怕是像这样距离玄河尚有数十里的镇子也破败不堪,人口不到以前的三成。只能靠微薄的收成艰难度日。

“听说再往前更惨,人十不存一,户十室九空。咳咳,我患了疫病没办法,也不敢再往那边去了。如今只想想办法回到皇城,把河泛区的真实情况带给老师。”

“你认为河泛区为何会变成如今模样?朝廷又为何要隐瞒?”

若是发生大灾,救灾才是紧要。为何要把力气浪费在封锁上?

李咸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但想不到更多:“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秘密或许就隐藏在失踪的流民里。朝廷上也肯定有人知道隐情!”

所以必须有人把消息带出去,捅破这个秘密。

“你在此间,可有见到外来人?”

书生摇头:“没有。此地是去往河泛区的主要道路。若从皇城来,我不会不知道。

“早些年月,这里住的人还多时,朝廷还偶尔来赈灾。但现在完全见不着了。怕也是放弃了此处。”书生满面愁容,绝望和忧虑已然耗尽他的心力。

晏景点头:“多谢解答。不知你老师的那位朋友姓甚名谁,什么模样?”

书生听出言外之意:“两位听了我的话,是还要深入?”

“我这个人比较犟。喜欢刨根究底。”

虽然书生并不赞同这种冒险,但进来的人都出不去,朝里面走不失为另一种办法。

他告诉了晏景要寻之人的信息:“我老师的故友是户部的左侍郎范思安大人。大人早些年在这边做过地方官,若还活着很大概率就在他任职的永福县。两位若寻着了,无论他是否还健在,都请告诉我一声;要是我也死了,就把消息一并带我的老师。”

晏景接下了这个支线任务:“若是遇到了,我们会的。”

而作为预付的报酬两人从书生处获得了周边几个县的村镇分布图,如此一来他们便不用沿着官道碰运气,可以直接深入河泛区了。

晏景收下地图,说了告辞的话,却见奚启久久没有动静,只能转头询问:“你没带丹药吗?”

奚启:“带了,但您才问。”

看着他把药递给书生,晏景才转身离开,并摇头抱怨:“你的人情世故好差劲。”

奚启追上:“那您好好教我。”

书生愣愣拿着丹药,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是修、修行人?

能得救吗?

书生并不十分笃定。

这个时代的修士并不与救死扶伤画等号。他们虽也行于凡间,但大多冷漠,不愿沾惹因果。愿施以举手之劳的都属难见。若天命不眷,遇到为祸的修士也并非不可能。

至于如活跃在一百多年前的听潮公那样急公好义的修者,万中无一。

两人花了半个时辰,抵达了书生圈画的重灾区。而地图上的这片区域写了三个字。

——永福县。

话说,皇女和她的驸马好像也是在这个地方认识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

进入的第一个村落便是满目断井颓垣,萧瑟非常。野狗成群地穿梭在枯败的林地间。偌大的村庄几乎看不到人。

晏景在村头的石碑前立定,久久不动。

借着笙笙的眼,奚启看到了这座村落的风貌。这里的建筑风格与他们之前见到的村子颇为不同,各种年岁久远的木石雕刻、彩绘,以及织物,都在彰显着一个独特民族的文化与风情。

路上无聊时奚启也把那本《大陆地脉纪要》拿来翻看过。里面除了地形,还记载了区域内主要民族的文化特征。而这些属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