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盛夏与你与海风歌词 > 第 27 章(第1页)

第 27 章(第1页)

第27章

冬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窗,如同细碎的鼓点。公寓里很安静,只有暖气片发出轻微的嘶嘶声。夏晚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的光映着她沉静的侧脸。处理完最後一封工作邮件,她点击发送,然後向後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窗外的雨声似乎更清晰了。她的目光无意识地投向玄关衣帽架——那件深灰色的外套依旧挂在那里,楼下的那把黑伞,此刻应该正安静地立在单元门口,替每一个晚归的人暂时遮蔽风雨。

混乱的心绪,在连续几日高强度的工作和这场冰冷的冬雨冲刷下,似乎沉淀下来,不再像最初那般尖锐刺骨。江屿那句“我等了十年”带来的巨大冲击,如同海啸过後的海滩,留下一片狼藉的废墟,却也露出了被深埋的丶更坚实的基底。

那废墟之上,并非只有绝望。还有他沉痛的悔恨,他笨拙却坚定的“看见”,以及……那把在雨中无声撑起的伞所代表的丶带着距离的守护。这些碎片,如同散落在废墟上的微光,虽然微弱,却固执地存在着,指引着某种模糊的方向。

她不再急于寻找答案,不再逼迫自己立刻决定“原谅”或“接受”。十年的重量,需要时间去消化;废墟的重建,更需要耐心和谨慎。她选择了将日记本深藏,也选择了暂时保留那份属于过去的秘密。这不是逃避,而是保护——保护那份纯粹暗恋的尊严,也保护此刻刚刚萌芽的丶关于“重新开始”的可能。

手机在桌面上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内容简洁:

「新型复合材料加速老化实验第三阶段数据报告(初稿)已发至项目共享云盘,请查收。另,JG-1927-05报告中有处关于糯米灰浆配比的歧义点,建议参照JG-1927-03的补充说明。江。」

是江屿。

没有寒暄,没有试探,只有纯粹的工作信息。精准,及时,如同他之前每一次提供的专业支持。他甚至注意到了她在研读那几本孤本报告时可能遇到的细微歧义,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引。

夏晚看着那条信息,指尖在冰凉的手机屏幕上停顿了几秒。心头那点微弱的暖意,似乎又悄然明亮了一丝。他没有因为那晚餐厅的剖白而试图跨越“同学”的界限,没有用愧疚或表白来打扰她需要的空间。他依旧在用他最擅长丶也最让她能够坦然接受的方式——专业上的并肩与支持——来靠近,来证明他的“看见”并非一时冲动。

她点开云盘链接,下载了那份还带着实验室温度的数据报告。又翻开那本《民国银行内部结构技工实录(1927-05)》,果然在关于糯米灰浆配比的一处注解上发现了模糊和可能的歧义。再对照他提到的JG-1927-03,问题迎刃而解。

这份无声的支持,这份在专业领域里心照不宣的默契,像一块坚实的砖石,悄然垒砌在她心中的那片废墟之上。它不涉及情感,却比任何情感的告白都更让她感到踏实和安心。

她回复:「收到,数据已下载。歧义点已参照03报告厘清,谢谢提醒。夏。」

同样简洁,同样专业。仿佛那晚餐厅里的惊涛骇浪从未发生。

信息发送成功。夏晚放下手机,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雨还在下,夜色深沉。但她的心情,却比雨夜要清朗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一种新的丶微妙的平衡在两人之间悄然形成。

江屿的信息依旧规律地出现,内容仅限于项目推进丶资料分享或关键节点的提醒。他不再“顺路”出现在她深夜加班後的项目部门口,但夏晚知道,那把放在单元门内侧的黑伞,总是在下雨的前夕准时出现,像某种无声的丶贴心的天气预报。偶尔,她也会在特藏部或者某个专业论坛的间隙,隔着人群与他目光短暂交汇。他会微微颔首,眼神平静而专注,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尊重,仿佛在说:“我在这里,但不会越界。”

夏晚也渐渐习惯了这种模式。她专注地投入在老银行大楼的项目中,新型复合材料的测试进展顺利,加固方案的细节在不断完善。她依旧会收到他精准的信息支持,依旧会在下雨时使用那把黑伞。她回复他的信息,同样保持着专业和距离。对于那晚的剖白和十年的沉重,两人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暂时搁置。

他们像两条在专业海洋里短暂交汇又各自前行的船,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却又共享着同一片海域的波涛与星光。

这份平静,被林薇敏锐地捕捉到了。

“晚晚,你最近……好像不太一样了。”周末的咖啡馆里,林薇搅动着杯中的拿铁,狐疑地打量着对面的夏晚。夏晚的气色比前阵子好多了,眼底的疲惫和迷茫褪去了不少,虽然依旧清瘦,但眉宇间多了一种沉静的丶内敛的力量感。

“哪里不一样?”夏晚啜了一口红茶,语气平淡。

“说不上来,”林薇歪着头,“就是……感觉没那麽紧绷了?之前提到江屿,你整个人都像刺猬一样。现在……好像平静了很多?你们……没事了?”

“能有什麽事?”夏晚放下杯子,目光落在窗外街边被雨水洗刷得发亮的梧桐树干上,“就是普通的同学关系,一起推进项目而已。”

“切,骗鬼呢!”林薇翻了个白眼,“同学关系他天天给你发工作信息?下雨还给你送伞?我怎麽没这种‘同学’?”她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带着八卦的兴奋,“他是不是……终于开窍了?跟你表白了?”

夏晚的心微微一紧,脸上却不动声色:“没有。你想多了。”

“真的?”林薇明显不信,但看夏晚神色坦然,不像说谎,只好悻悻地靠回椅背,“行吧行吧,你说同学就同学。不过晚晚,”她语气认真起来,“不管你们现在是什麽关系,我看得出来,你状态比之前好。这就够了。”

夏晚笑了笑,没有接话。状态确实好了。因为不再纠结于“原谅”或“接受”,不再被过去的沉重和混乱的情绪所裹挟。她接受了现状——废墟就在那里,但生活还要继续。她专注于脚下正在走的路,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专业领域。至于江屿……他的悔恨和守护是真实的,他的专业支持是可靠的。这就足够了。其他的,交给时间。

时间确实在悄然改变着一些东西。

一天下午,夏晚正在项目部整理最终的加固方案图纸,手机震动。是江屿的信息,内容却有些不同:

「市博物馆有个关于江南古建筑木作技艺的特展,明天最後一天。策展人是李则儒老先生,他托我问问你对其中几种榫卯结构在承重转换中的应用是否有兴趣交流。若有空,下午三点,展厅西侧。」

不是单纯的资料分享,更像一个基于共同兴趣的专业邀约。而且,擡出了德高望重的李则儒,他是一位非常敬仰的古建筑修复泰斗,这样充满诱惑的条件,理由充分且难以拒绝。

夏晚看着信息,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她当然对那个特展感兴趣,尤其对传统木作技艺在现代结构加固中的创新应用充满探索欲。李则儒的邀请更是难得的机会。但……这是否意味着江屿在尝试着,用更自然的方式,将“看见”的触角延伸到专业之外的丶共同兴趣的领域?

犹豫片刻,她回复:「谢谢江总和李则儒老先生。我对榫卯结构的力学应用很感兴趣,明天下午三点,我会准时到。夏。」

市博物馆新馆,巨大的玻璃穹顶引入天光,空间开阔明亮。江南古建筑木作技艺特展布置得极富匠心,一件件精巧绝伦的木构件,榫卯相接,巧夺天工,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智慧。

夏晚提前十分钟到了展厅西侧。这里相对僻静,展示的正是几种用于关键承重节点转换的复杂榫卯结构模型。她正专注地看着一个“勾头搭掌榫”的解剖模型,研究着它如何通过精密的咬合传递巨大压力。

沉稳的脚步声自身後响起。夏晚没有回头,也知道是谁。

江屿走到她身边,与她隔着一个礼貌的距离站定。他今天穿着深色的休闲西装,里面是浅灰色的羊绒衫,少了些平日的冷峻,多了几分儒雅。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目光也落在那个精巧的榫卯模型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