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很开明,也不是那种古板的大家长。”
“我相信,你们双方见面之后,肯定能够相处的非常愉快。”
“叔叔,您觉着我这个安排如何?”
李爸爸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
尽管唐诗没有点头,但他心里明白,唐诗这话不是推托,而是真真切切为了李东和宋辞考虑。
毕竟宋家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了婚,她跟宋辞也是同父异母。
唐诗作为大女儿,即便代表家人过来,终究做不得最终主。
要先回禀父亲,才能发出正式邀请,本就是情理之中的稳妥做法。
想到这里,李爸爸抬眼看向唐诗,脸上非但没有半分不满,反而露出了几分赞许的笑意,“可以,没问题!”
“小唐你考虑得很周到,这样安排也合情合理。”
“咱们两家议亲,本就该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李东和小宋就是太着急,没有向父母及时通禀,才惹出这么多麻烦。”
“否则的话,也不至于让咱们当家长的出来擦屁股。”
“就按照你说的,你先回省城跟你父亲通个气,把李家的心意传到,再促成我们双方见面,这顺序没毛病。”
李妈妈在一旁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拿着刚剥好的橘子,递了一瓣给唐诗,“小唐,你想得比我们细。”
“毕竟是第一次见亲家,有你在中间搭着桥,咱们两边都踏实。”
“你放心,等你们那边商量妥了,我们老两口随时能去省城,绝不耽误事。”。
唐诗笑了笑,主动问道:“对了,叔叔,您刚才说还有第二件事?”
提起这第二件事,李爸爸忽然变得有些忐忑。
沉默片刻之后,他这才试探着开口,“这第二件事,事关念念……”
不等李爸爸把话说完,唐诗主动说道:“叔叔,您想说的是念念的姓氏问题吧?”
这下轮到李爸爸意外,没想到唐诗竟然猜到了。
念念的姓氏问题,一直就是李爸爸心中的一根刺。
明明是李家的孙女,如今却跟着母亲姓,这事他总觉得有些别扭。
念念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而且小宋当时在国外,独自拉扯孩子不容易,让孩子跟了自己姓氏倒也没什么。
可如今小宋已经带着孩子回国,而且也已经跟儿子重归于好,那么这事就马虎不得。
尤其是亲戚之间和街坊邻居,对于念念的姓氏问题,一直就挂在嘴边。
李爸爸倒不是很在乎面子,也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
可念念一个孩子呢?
孩子这么小能分辨什么是非,将来要是有老师同学问起,又该让孩子怎么回答?
既然婚礼提上了日程,既然小宋也认可了李家儿媳的身份。
那么孩子,就应该姓李,改名李念!
眼见唐诗主动提起,李爸爸这才叹了口气。目光不自觉飘向里屋。
念念跟彤彤玩累了,正靠在沙发上看绘本,小脸蛋粉嘟嘟的,一看就让人疼。
李爸爸收回目光,语气里带着几分身为长辈的恳切,“小唐,不瞒你说,这事搁我心里好一阵了。”
“念念这孩子,我和你阿姨都非常喜欢。”
“可外头总有些闲言碎语,说念念不姓李,不是我们李家的种,还说小东是入赘,是上门女婿……”
“这话好说不好听,我倒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面子,李东也不在乎。”
“可念念还小,将来上了学,真要是有同学问起,孩子该怎么回答?”
“孩子心里会不会难受?会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