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哄妻哄妻
自从下午回宫,到如今过了夜半子时,凌丙辰已在这大殿中待了约半日。在这半日里,凌丙辰几乎把所有堆积的大大小小奏折都批阅完毕,甚至调取了远在关外的地方上奏奏章查看。
这些奏折并非今日非看不可,他只是不想在今日遇到江时雨。
江时雨在田埂上之时,一而再再而三地丶是想要跟他说些什麽?
凌丙辰想知道,却又不敢知道。故而今日特意先一步回了皇宫,一回到皇宫就下令不见任何人,包括皇後江时雨。
窗外黑漆漆一片,已是深夜。
凌丙辰静坐着,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拈了拈食指,片刻後方才独自走出大殿,往时宁宫方向去。夜里秋风萧瑟,冷风迎面打来,他不紧不慢踱步,银闪闪的月光把身影越拉越长。
没由来的,凌丙辰恍然想起在半月前的暴雨深夜,他也曾这样只身一人前往时宁宫。那是他和江时雨的大婚夜,恍如昨日。
思绪杂乱着,又想起侍卫阿留曾经的提议——重新筹办一场盛大婚宴,如果两人真正地丶正式地拜天地完成成婚仪式,会不会令江时雨感到开心?
凌丙辰不敢确定。
站在一扇熟悉的宫门面前,凌丙辰才发觉自己竟然这麽快就来到了时宁宫。以前总觉得从大殿走到时宁宫颇为麻烦,如今倒是距离变近丶路程变短了。
踏步往里走,凭着月光照耀,一眼便能看到寝宫外边新开垦的一方土地。走近些,便看清楚这一方土地已经松过土丶浇过水。只是边缘处
凌丙辰静站在时宁宫寝宫门外,伫立良久。
这一夜,他始终没有推开那扇门。
翌日,第二日,乃至第三日,凌丙辰与江时雨都没有再打过照面。
凌丙辰似乎很忙,这几日不是在大殿与臣子们议事,就是在狱牢审问犯人,偶尔还会出宫办事,江时雨总也见不到他。
见不到凌丙辰,江时雨索性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培育这件事上,每日埋头在宫中新开辟的那一方寸土地间,偶尔出宫去云榜村看看试验田。
令江时雨意外的是,虽然凌丙辰没有露面,却安排了数十位擅长培育稻谷蔬菜的民间老农来专门辅佐江时雨。虽然这些老农并不知晓前沿的培育技术和理论,但他们十分熟悉当地土壤气候,并且有着一套独有的行之有效的种植方式,为江时雨打开了不少思路。得益于此,在这期间,稻谷菜苗的培育有了飞跃式的进展。
江时雨愈发沉浸在培育研究上,没日没夜地埋在试验田里,胆子也变得更大了些,天一亮便直奔云榜村,傍晚又急忙忙赶回工,一路上道路无阻,倒是方便许多。
忙碌度过了些许时日,直到发现了第一支稻穗结出那熟悉的小麦穗,江时雨反复看了又看,确定是既好养活又易长成饱满大粒的麦穗,她又惊又喜,几乎是原地蹦起,在田埂上欢声叫喊。
一旁的村民被吸引过来,江时雨将这份喜悦分享出去,若有村民询问种植方法,她也耐心一一解答,从选种丶到培育丶施肥丶验查等一系列流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看起来十分新奇的丶颗粒更多的穗子,在村民粗糙的手中小心抚触着,村民们眼里焕发憧憬的光。
“听说有一种不一样的稻谷被培育出来了,每次收获的时候,粮食能翻一番呢!”
好消息在这座小小的山村传开。
有村民张罗着让会写字的娃娃写一封家书寄与连先生,要把好消息一同告诉连先生。此时,江时雨方才知晓原来连书逸已于几日前离开厉城,听闻是“走马上任”的好事儿,只是上任的地方远,连书逸走得匆忙,临行前着人给村民们带了个口信,便坐着马车匆匆离去了。
“是回连先生的老家‘连州’当官哩!那日我进城给连先生送果子青菜,连先生正忙着收拾行李,那笑容开心得很呢!”
“当然开心啦,能衣锦归乡,换谁都开心呢。”
“哎,连先生回去了,可怜了咱们村里的娃儿哦!”
“咋的,就你那三瓜两枣,还想留住连先生呀?再说了,咱村里不是来了个老先生麽,一样的教书。”
直到这时,江时雨才知晓连书逸归乡一事,在村民七嘴八舌的议论下,江时雨还听说连书逸找到了那失踪已久的未婚妻,加上有官位加身,这才片刻不能等地归了乡。真假犹未可知,总之,在古代这样的背景,若是没有书信来往,若是没有留下痕迹,那麽连书逸就像一个轻薄的文字符号,而不是一个人,就这样消失了。此时,江时雨第一次对“人海茫茫,流散天涯无音讯”这一句话有了真实感知。
若是有一天她也这样不留痕迹地离开,藏起来,或许也没人能找到她。
这只是一刹的念头,在还未研发出可推广开来的种苗之前,她只想安定地呆在一处继续搞科研。今日,算是有了一个飞跃式的进步,江时雨还需要把这一次研发成功的种苗做进一步实验,以期批量种植,一穗新苗顶五穗旧苗方能有藏粮馀地,让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也能解决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