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具体丶更贴近现实,却也更加偏执的计划在他脑中形成。
……
几天後,一场小衆但格调很高的当代艺术展上。
夏令希受一位合作过的艺术家朋友邀请,前来参观。
他正站在一幅色彩大胆丶充满生命力的抽象画前驻足欣赏,一个略带沙哑却意外悦耳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这幅画的色彩构成很有意思,看似混乱,实则遵循了黄金分割的变体,尤其是这一抹钴蓝的运用,打破了画面的平衡,却又在右下角用极细的线条重新建立了视觉焦点,很有想法。”
夏令希闻声转头,看到一个穿着剪裁考究的黑色西装,面容苍白俊美,眼神却带着一丝锐利和……莫名熟悉感的年轻男子。
是“黯”。
他卸下了舞台上的面具,露出了真容,气质依旧阴郁,但谈吐间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和自信。
夏令希瞳孔微缩,心中警铃大作,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微微颔首:“确实,看来先生对绘画很有研究。”
“略懂一二。”
“黯”勾了勾嘴角,目光却毫不避讳地直视着夏令希,那眼神复杂得让夏令希感到不适——里面有探究,有挑衅,还有一种……近乎贪婪的打量。
“比起绘画,我其实对音乐更感兴趣。尤其是夏令希先生您的音乐,总是能……给人惊喜。”
他的话语听起来像是恭维,但语气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意味。
这时,展览的负责人恰好路过,看到“黯”,热情地打招呼:“Evan(黯使用的化名)!你来了!上次你对我们策展方案提出的建议真是太精彩了!”
“黯”——或者说Evan——从容地与负责人寒暄了几句,话语间透露出的对艺术史和策展逻辑的深刻理解,让一旁的夏令希心中更加凝重。
这家夥,果然不简单。
这仅仅是开始。
随後的日子里,“黯”开始以“Evan”的身份,频繁出现在夏令希可能出现的场合。
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跨界论坛上,他以独立研究员的身份发表了一段见解独到的演讲,其逻辑之严谨丶观点之前卫,赢得了不少掌声。
演讲结束後,他“恰好”走到夏令希所在的休息区,与他讨论起算法生成音乐的伦理边界,言语间再次展现出惊人的知识储备。
甚至有一次,夏令希陪同顾念安去一家以安静闻名的书店买书,都能“偶遇”正在书店角落翻阅一本晦涩哲学原着的“Evan”。
他合上书,仿佛老朋友般自然地与夏令希打招呼,目光却似有若无地扫过顾念安。
那一眼极其短暂,却让夏令希瞬间绷紧了神经,下意识地将顾念安往身後护了护。
“Evan”则像是没察觉到夏令希的戒备,反而对顾念安露出一个堪称“友善”却毫无温度的微笑:“这位就是顾先生吧?久仰。夏先生真是好福气。”
顾念安微微蹙眉,他虽不清楚眼前人的真实身份,但对方身上那种若有若无的压迫感和看向夏令希时过于专注的眼神,让他本能地感到不舒服。
他忍不住握紧了夏令希的手。
每一次“偶遇”,“黯”都表现得像个博学丶优雅且充满魅力的天才。
他不再直接攻击,而是用一种展示自身优越感的方式,试图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夏令希的生活,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布下无形的网。
他甚至在一次“偶遇”後,给夏令希的工作室邮箱发去了一份关于某种新型合成器音色算法的“学术探讨”邮件,内容专业到让周屿都咋舌。
“夏哥,这家夥到底想干什麽?”
周屿看着邮件,一头雾水。
“他这是在……向你炫耀他的才华?”
夏令希盯着屏幕,脸色凝重。
他当然知道“黯”想干什麽。
这家夥在用一种更高级丶更恶心人的方式宣告:看,我不仅在音乐上能与你匹敌,在其它任何领域,我都比你身边的那个“累赘”更优秀,更配站在你身边。
这种无处不在的丶带着炫耀和觊觎意味的“展示”,比直接的攻击更让人毛骨悚然。
夏令希感到一种强烈的被侵犯感,不仅是对他个人空间的侵犯,更是对顾念安的威胁。
他知道,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了。
他必须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阴魂不散的疯子。
否则,不仅是他,连念安的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