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注资的利与弊男人的钱也得狠狠赚进自……
傍晚,莉莉斯在确认员工们手上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并且安排好第二天威廉的新人入职工作之後,终于能够带着下属们一起乘船回家。疲惫不堪的银行总裁累得差点就倒在贡多拉的软塌上睡着了。等她好不容易回到家,想着终于可以吃到伊万卡精心烹饪的丰盛晚餐时,她看见埃莱娜正与一名穿着修女服饰的人一同端坐在她的会客厅里。
埃莱娜总喜欢穿颜色鲜亮的衣服。明黄色的丝绸长裙剪裁干净利落,金棕色的头发高高束起,显得她神采奕奕,气色极佳。相比之下,仍在为丈夫披麻戴孝的莉莉斯全身上下都是黑漆漆的打扮,这几日又因为连续不断高压工作而过度疲劳,整个人身上弥漫着一股阴森森的死气。
“埃莱娜姑姑!您要过来怎麽不提前跟我打声招呼,我好让手下的人仔细准备一番呀。”尽管已经累得头昏脑胀,在见到埃莱娜的那一刻,莉莉斯还是尽全力咧出了一个热情的笑容,向她伸开双臂。
“你跟我客气什麽,来,你快看,瞧瞧这是谁?”埃莱娜一把将侄女搂进怀里亲吻她的脸颊,随後扶着她的肩膀示意她与身旁的修女打招呼。
“您是……克拉拉老师!”莉莉斯惊讶地睁大了双眼。眼前这位修女正是莉莉斯曾经就读的修道院女子学校中的算术老师,向来以严厉着称。修女的头巾下半掩着一头似墨水般漆黑的长发,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幅框架眼镜,年龄也不过二十五六岁。
她有着比莉莉斯更加高贵的出生——隶属于威尼斯八大家族中韦尼耶家族的嫡出女儿,为了躲过家族安排的婚约而进入修道院学校研习神学,并发誓要将灵魂奉献给上帝的真理,与天使和圣徒的意志一起培养学校里那些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孩们。由此她为自己挣得了不婚不育的权力,能够留在女人组成的社区里做她自己喜欢的事。
也正是因为埃莱娜与克拉拉一直以来的交情,作为私生女的莉莉斯才有机会被送进这所一贯只招收名门嫡女的修道院学校接受教育。
“莉莉安娜,怎麽,不想见到我吗?”克拉拉笑着给予莉莉斯一个问候的拥抱。
“我还记得跪在您办公室的地板上修改订正作业的痛苦呢……”莉莉斯惺惺地咕哝着,“但我其实一直惦记着您呢!复活节我差人送去修道院给您的礼物您收到了吗?”
“收到了,谢谢你的一片好意。如果不是你半夜不睡觉忙着和同学们做地下交易,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太困了直接睡着。”克拉拉用开玩笑的语气数落道,随後又认真地告诉她,“不过你现在居然真的把生意做到了明面上,这很了不起。”
出于对算术老师刻入骨髓的畏惧心理,莉莉斯乍一听都没分清对方到底是在讽刺挖苦她还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她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住在修道院学校里的日子。修女们严禁女学生放假结束返校时在行李中夹带零食,严格到所有人都必须接受开箱检查。
然而,有规训的地方就一定会应运诞生出反抗。以莉莉斯为首的一帮女孩子们马上就想出了应对的偷渡技巧。她们将方糖丶各色坚果还有小饼干用纸袋严丝合缝地裹起来,卷进包成一团的袜子里,塞进备用的文具盒里,或是放进有夹层的文件袋里运进修道院,然後储存在废纸篓的底部,上面盖着揉成团状的干净纸巾作掩护。
很快,修道院里就发展出了地下零食交易。两块方糖换一袋杏仁,一袋杏仁换一盒饼干。每周二午夜熄灯後聚在浴室的隔间里进行交易,直到被轮值负责宿管的克拉拉老师所发现。
她立即叫停了这种修道院明令禁止的违规行径,没收了她们的“赃物”,但并没有实施惩罚。
“与其在满足口腹之欲时费尽心机,还不如以後把这些伎俩用在对付你们的丈夫身上更有用。”
莉莉斯一直记得克拉拉在她十五岁时对她说的这句话。只不过她後来对付丈夫时的手段可比上学时的小打小闹要激进得多。
“我把克拉拉修女请来可不只是为了让你们叙叙旧。”埃莱娜笑着将对话拉回正题,“莉莉,我听说了你手下的犹太会计师不幸身亡的事。我知道短期内想要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绝非易事,所以我特意去请来了克拉拉修女。她长期在修道院担任财务工作,又曾是你的老师,由她来帮助你最合适不过了。”
“什麽!?”
“修道院批准了我花一年时间外出研修,回去之後开设新的会计课程。”克拉拉解释道,“合作愉快,莉莉安娜。”
莉莉斯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回应。克拉拉确实是她非常尊敬且信任的老师,为人勤恳务实,能力更是无可指摘。而且她出生高贵,与埃莱娜交好,隶属教廷,有了她坐镇银行也相当于得到了教会的背书。
甚至可以说,克拉拉的加入对L。C。施密德尔银行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莉莉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一切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她仿佛正在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走,完全没有否决或抵抗的馀地。或许是太累了,她感到额头一阵阵嗡嗡地发昏。
“合作愉快,克拉拉老师,”莉莉斯强颜欢笑着与克拉拉握手,“今天时候不早了,有关工作职责的事明天再与您接恰吧。”
“是的,今天我有更加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埃莱娜巧妙地驳回了莉莉斯准备送客的小心思,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我这次来是为了在出发去罗马前告诉你,我决定正式出资入股你的银行,并帮助你尽快开始业务扩张。”
莉莉斯又一次愣住了,而後迅速摆出开心的表情:“哦!天呐,这真是太好了,埃莱娜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