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从萤火虫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了什么 > 第117章 妙人 我想到西州去(第2页)

第117章 妙人 我想到西州去(第2页)

却听从萤说:“公主也好,危墙居士也罢,在我心里都是一人,从未分而待之。做公主的僚属是尽忠,做居士的知己是尽义,事君以忠义,正是为了让居士不再自嘲危墙。”

公主闻此,许久无言,直待炉中香雾燃尽了,方低低道:“我知道了,你且去吧。”

腊月十四,赶在朝廷封印休沐前一天,天女渠畔要举行第二次清谈论战。

因有前次做铺垫,许多云京百姓前来围观,又因事涉朝争,诸官僚也纷纷关注,使这场始自学子间的意气之争,陡然变成了凤啓三十三年结束前最热闹的盛景。

为此,凤啓帝特颁一道圣旨,国子监和太仪女学,无论哪方获胜,都能直接选拔一百名学生入翰林院。

翰林院是朝廷养士之地,进了翰林院,将来才有机会入朝为官。国子监的监生本就可以通过科举入翰林,特选拔擢于他们是锦上添花,但是对尚未争得科考资格的太仪女学而言,却是闯入庙堂的唯一一线索桥。

因此太仪诸位学子们得知这个消息後激动非常,临近论战这几天,个个囊萤映雪丶悬梁刺股。

就连从萤,也生生熬青了一双眼。

这天清晨,晋王按住她,剥了个鸡蛋给她滚敷,见她频频出神,不由失笑:“名师出高徒,连阿禾你都能教明白,还担心什麽?”

从萤仰面闭着眼睛:“昨天听到风声,说对面请了大儒来指点。”

晋王:“不过是丛山学堂里的一群老不死,再加上狄知卿这个半瓶子水。”

“有狄知卿?”从萤惊讶睁眼,“快快,给我拿一顶幂篱!”

上次论战,狄知卿以一己之力挫太仪诸生,幸而最後有从萤救场,抓住了他的大错处。这是个极好胜的人,他既敢来第二场,必定抱了雪耻之心,做足了充分准备。从萤深知赢得此次论战就是赢下太仪的前途,不敢掉以轻心,决定要亲自上场。

冬日上午,日光灿如冷金,洒在渠岸高坛。

高坛上局势焦灼,高坛下喝彩不息,人人都兴奋非常,丝毫觉不出天冷。

为了保证公平,此次论战的裁判分为两拨人,一拨是在野的鸿儒,为确保他们不因立场偏私,准许国子监与太仪双方各选三位,剩下一位由凤啓帝亲自抽取。

另一拨是在场的民衆,如之前一样,可以将手中红绸花抛给赞同的学子。

依旧是引箭射灯笼,一连三题,都围绕着“臣先尽忠”还是“臣先尽职”。

国子监受谢氏诸师指点,立场在“尽职”,本质上是为谢玄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做铺垫,以便谢氏党羽仗其势在京横行。

所以太仪的立场自然在“尽忠”。

公主为君,忠于公主亦是忠君。

两边学子唇枪舌剑丶旗鼓相当,但国子监监生自负天之骄子,时露轻狂之言,比之真正做到了娓娓有理的太仪学子,便显得有些浅薄,渐渐落了下风。

眼见着场下将红绸花都抛向太仪,几位鸿儒也未见得多麽偏袒,国子监这边有些急了,连忙请出他们的援手狄知卿。

这边狄知卿刚踏上高坛,那边太仪请上来一位头戴幂篱的窈窕女郎。

“是你?”狄知卿眼睛微微一亮:“倘若我赢下论战,可有幸请姑娘同游?”

从萤心里笑他,面上不显,郑重道:“狄公子先请。”

狄知卿的确做了充足的准备,上引圣人言,下援国朝例,将“尽职”等同于“为民”。“民重君轻”是儒家正统,他这一番高论稳稳站上了高地,底下有人频频点头。

从萤瞥见有几位鸿儒判已为他写下“甲等”。

狄知卿滔滔不绝一炷香,话音落时将折扇一合,扫视衆人神色,不免志得意满,向从萤道:“请教娘子高论。”

从萤不紧不慢上前一步,将狄知卿方才引过的例子一一驳斥。

她过耳不忘,且都精通。

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其背後因驳其表面,使衆人恍然大悟:他说如此如此,实则不然不然。

驳完了狄知卿的例子,开始举她自己的例子,听得狄知卿脸上的笑逐渐凝滞——他孤陋寡闻,对于她所举之例,竟然大部分都一知半解!

从萤言语直白,不炫口彩,娓娓如同讲故事一般。几个例子讲罢,已听得衆人若有所思,然後才开始论理,但听得句句骈正丶字字入木,先揭穿了“尽职”未必“为民”,殊不见苛捐重赋丶毁苗踏田丶逼民从军皆是职务之行;然後论“尽忠”是为君计,若君命仁德,则恭行君命正是尽忠,若君命有失,则犯颜直谏,亦是儒家正道。

须知鸿儒判们虽在野,并非人人天生淡泊,也有因谏言太过被褫夺官职。

这些人自比韩退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闻得从萤这番言论,不由得感伤自身,心中共情。

他们是因为尽忠才被贬的!尽忠有什麽错!

愤然提笔为从萤判上了“甲甲等”。

从萤讲完最後一句,不紧不慢向狄知卿一揖,高坛内外响起了卷浪般的喝彩声,听得人心中激热。

从萤再次赢过了狄知卿,太仪再次赢过了国子监。

在欢呼声里,从萤道了句“承让”,转身要走,狄知卿却接受不了这个结果,突然拔腿追上,想要拉她的胳膊,结果不小心扯落了她的幂篱。

“落樨山人”的真面目露在衆人面前。

“是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