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意识地看向公孙胜,他却面色如常,对着晁盖打了个稽首:“晁保正,别来无恙。”
“托福托福!”晁盖大笑着上前,亲热地拍了拍公孙胜的肩膀,目光随即落在我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这位姑娘是……”
“一位故人之後,暂随贫道修行。”公孙胜的介绍轻描淡写,将我的来历一笔带过,“步鸾音,步姑娘。”
我连忙敛衽行礼:“小女子步鸾音,见过晁保正。”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指尖却在微微颤抖。这可是活生生的晁盖!梁山第二任寨主!我就这样毫无准备地见到了水浒核心人物之一!
“步姑娘不必多礼。”晁盖似乎对我并无太多戒心,或许是出于对公孙胜的绝对信任,他笑着将我们让进书斋。
书斋内还有两人。
一人头戴纶巾,身穿皂沿边麻布宽衫,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手摇一把羽扇,正是智多星吴用!
另一人则身材健硕,面目粗豪,正是赤发鬼刘唐!
见到我们进来,吴用和刘唐也站起身。吴用目光敏锐,在我身上扫过,带着一丝审慎的探究。刘唐则只是好奇地看了我一眼,便又将注意力放回了公孙胜身上。
“公孙先生来得正好!”刘唐性子急,抢先开口道,“我等正在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行事!那狗官追查得紧,此处虽隐秘,恐也非长久之计!”
晁盖示意我们坐下,神色也凝重起来:“不错。生辰纲之事已然震动京师,蔡京老贼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等须得尽快寻个稳妥的安身立命之所。”
吴用轻摇羽扇,缓缓道:“依小生之见,如今唯有一条路可走。”
“可是那水泊梁山?”公孙胜接口道,语气平静,仿佛早已料到。
“先生明鉴!”吴用点头,“梁山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王伦虽非雄主,但据险而守,足可暂避风头。我等可先去投奔,再观後效。”
我坐在下首,听着他们讨论着决定未来梁山命运的关键决策,心中波澜起伏。这就是历史(或者说剧情)在眼前展开的感觉吗?我知道他们会去梁山,我知道王伦会被林冲火并,我知道晁盖会成为寨主……但我只能作为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公孙胜。他坐在那里,听着晁盖三人的讨论,神色淡然,并未过多插言,但偶尔开口,总能切中要害,指出一些关键的风险和细节。他在这个团体中,似乎扮演着一个超然却又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是强大的武力保障,也是冷静的决策顾问。
“步姑娘似乎对江湖之事,也有所耳闻?”吴用忽然将话题引到了我身上,他摇着羽扇,笑容温和,眼神却锐利如鹰。
我心中一惊,知道这是智多星在试探我。他心思缜密,定然看出了公孙胜带我前来绝非“故人之後”那麽简单。
“吴先生说笑了。”我垂下眼睑,做出谦卑姿态,“小女子乃一介乐师,漂泊四方,只为糊口,于江湖大事,实不敢妄加评议。只是……近日市井流言纷纷,关于黄泥岗丶生辰纲,乃至……几位好汉的义举,倒也听了一耳朵。”
我将自己的信息源推给“市井流言”,这是最安全的说法。
“哦?市井之间,都是如何议论我等?”晁盖颇感兴趣地问道。
我斟酌着词句,避重就轻:“多是称赞诸位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乃真豪杰。也有人说……朝廷震怒,海捕文书已发往各州府,风声很紧。”
我说的都是衆所周知的事实,既不显得无知,也不过分显露“先知”。
吴用点了点头,不再追问,但看我的眼神,似乎多了几分思量。
这时,公孙胜开口道:“梁山确是目前最佳选择。不过,王伦此人,气量狭小,恐难容人。我等前去,需多做准备。”
“先生所言极是!”晁盖深以为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开始详细商讨如何去梁山,如何与王伦交涉,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应对方案。我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这些日後将搅动风云的人物,规划着他们的未来。
我注意到,公孙胜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参与讨论,但眼神深处始终带着一丝超然,仿佛这一切于他而言,只是一场必须经历的“劫数”或“使命”,而非他真正的追求。
这让我更加确信,他内心深处,并非完全认同这条道路。这或许……是我未来的机会?
会议暂告一段落,晁盖安排仆从带我去厢房休息。离开书斋时,我回头看了一眼,公孙胜正与吴用低声交谈着什麽,吴用的目光再次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
我知道,在这位智多星面前,我恐怕很难完全隐藏自己。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我正式进入了这个核心圈子的视野,虽然是以一个极其边缘的丶依附于公孙胜的身份。
躺在客房的床上,我辗转反侧。
见到了晁盖丶吴用丶刘唐,意味着我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水浒的主线剧情。危险与机遇并存。
公孙胜带我前来,是为了让我亲眼见证?是为了让我彻底认清现实,安心“安分守己”?还是……有别的更深层的目的?
而我最关心的,还是他。
在晁盖丶吴用这些豪杰枭雄的映衬下,公孙胜那份独特的丶近乎孤高的“龙傲天”气质更加凸显。他就像盘旋于九霄之上的龙,偶尔垂首俯瞰凡尘,参与其中,却从未真正融入。
我想要叩开的,就是这样一颗身处风云中心,却又仿佛置身事外的道心。
前路,似乎更加清晰,却也更加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