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先生依旧站在原地。
浑浊的河水在脚下无声流淌,呜咽的风声是这片死寂中唯一的哀歌。
简轻轻碰了碰我的手臂。
我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断墙的阴影,回到了有着灯光的大道上。
远处,传来一声沉闷的汽笛,悠长而遥远,像是某种告别。
马车碾过伦敦夜晚湿冷的石板路,车厢里比老磨坊废墟的风声更安静。
简坐在对面,身体微微後仰,陷在车厢的阴影里。她的脸侧向窗外,我看不清表情。
很多问题在舌尖打转。
克罗斯那句“又是里斯克”里的熟稔,他们讳莫如深的“过去”,她为何笃信克罗斯会把宝石交给一个近乎陌生的人……
每一个疑问都被那个短暂却坚实的拥抱,还有那句贴在发顶的“相信我”无声地堵了回去。
信任是她给我的绳索,也是她为自己设下的藩篱。
最终,我只是轻轻开口,声音在狭窄的车厢里有些回荡。
“他走了。”我说的是克罗斯,也是那个带走宝石的东方人。
简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
她缓缓转过头,目光从窗外移向我。
“嗯。”她应了一声,声音低沉沙哑,“我们该回家了。”
我们没再说话。
车子在公寓楼附近停下。
她先下车,站在路边,微微瑟缩了一下,拉紧风衣领口。
夜风吹乱她鬓角的碎发,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真实。
我跟着下车,站在她身边。
然後我们开始步行。
“弗瑞,”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吹散。
“嗯?”我看向她。
她也转过头,路灯的光晕落在眼底。
“谢谢你,”她说,停顿了一下,“……陪我看完这场戏。”
她的用词很微妙。
“戏”。
和克罗斯口中的“盛大表演”如出一辙。
仿佛克里米亚庄园的血案,老磨坊废墟的交接,都不过是一出剧目。
我想从她眼中找到戏谑,却只看到平静的坦诚。
也许世事本就如此,洞察者如她,也不过是冷漠的观衆,或偶尔登台的演员。
我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她似乎想说什麽,嘴唇动了动,最终化作几乎看不见的微笑。
夜风拂过,带着泰晤士河潮湿的水汽。
几天後,一则不起眼的消息登在了报纸的角落,一艘开往远东的远洋货轮,在浓雾弥漫的清晨驶离了伦敦港。报道简短,淹没在议会辩论和股票行情的喧嚣里。
没有人知道,在那甲板的一角,一个东方男人凭栏而立。
他的面容沉静,目光穿透翻涌的灰白色海雾,投向那片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海岸线。
那里埋葬着克里米亚夫人的死亡,露西的疯狂,莫里安的绝望,还有一场属于怪盗的盛大而血腥的终幕。
海风凛冽,带着咸腥的气息,吹动他额前的黑发。
而他的行李箱里,它被包裹在粗糙的布料里,沉默着,像一个被封印的秘密,跟随着它暂时的主人,驶向雾霭沉沉与不可知的东方。
只有冰冷的海风,呜咽着,送别这最後的秘密远行。